塑料企业完全有重拓市场的空间

   2011-05-13 石油石油

100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环保专家董金狮谈企业如何应对“限塑”后市场

  最近,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环保专家董金狮显得特别忙碌。除了要做关于QS认证的工作外,一直致力于塑料制品行业的他,更是难得有休息的时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明确要求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为了指导众多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此项规定,他的忙碌也可想而知。

  当记者与董金狮取得联系时,已是晚上7点。“‘限塑令’一出,使一些企业已经招架不住。那么,国内生产塑料袋的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我想,只有从降低成本、开发性能、注重环保这三个方面入手。如果做到这些,相信会扭转塑料袋生产企业‘谁涨价谁死,不涨价等死’的局面。”他开门见山地说。

  “此外,若要在市场上站稳脚根,企业就要相互之间团结起来,做到和谐统一,采用统一的经营方式,共同对付不合格产品,使劣质产品没有生存空间,这样才能净化市场。同时,企业自身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多研发替代产品,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董金狮指出。

  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过30亿个,仅买菜一项,每天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这意味着,全国每年塑料袋使用量,人均近千个。因此,市场的消费需求,也成为生产企业是否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指标。

  他告诉记者,“限塑令”的下达,使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无法适应标准要求,其产品退出市场就成为必然。其次,新劳动法实施,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譬如,作为一个年产值22亿元、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包括漯河华强)日前突然停产结算,并宣布整体转让。据悉,该厂90%%的产品都在国家限制之列。或许,这就是华强作出上述决定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塑料包装企业有1500多家。但由于塑料袋的生产工艺、技术比较简单,因此,专门生产塑料袋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而它们有着与华强同样的问题。

  董金狮还强调,推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收费,而是为了环保。因此,商业渠道和企业,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而应当仔细研究,怎样给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替代选择,引导消费者逐渐改变不环保的消费习惯。


 
 
更多>同类资讯
• 我国高端防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合肥工业大学基于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电催化氨氧
• 中石化宁波申请合成氨系统及方法专利 • 江西1家化工园区通过认定
• 石化联合会《船用生物燃料油B24、B30》团体标准 •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 聚氨酯泡沫等三行业明年7月起禁用HCFCs • 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定
• 山东省5家化工园区扩区获批 • 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