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投产 新能源化解粮油瓶颈

   2011-05-13 石油石油

106

  在全球粮价和油价飙升之际,为中国走出双重瓶颈的一扇窗户徐徐打开。中国的一项以非粮食为原料加工成燃料乙醇的项目宣布正式投产。中粮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粮控股(0606.HK)昨天公布了该项重要进展。

  中粮控股称,首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粮食燃料乙醇项目,已开始生产非粮食燃料乙醇。该厂年产能达20万公吨,将满足广西市场对燃料乙醇的需求。

  中粮控股母公司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商和生产商,这家传统的粮商曾在2006年10月抛出令业界震惊的百亿新能源“转型”计划,并从此践行自己五年后成为中国新兴能源行业“领袖”的诺言。

  该厂从去年12月试产该项目,经过数月运作后,现在已经生产了10万公吨燃料乙醇。中粮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生物燃料及燃料乙醇制造商与供货商。

  用粮食加工生产燃料,这种方案曾恶评如潮。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以及全球的粮食价格都在上涨,而人们坚信正是这种“折本生意”影响了粮食价格的走势。但不同于前者,中粮的新能源方案中使用了一种非粮食作物——木薯。这种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清洁燃料的重大突破,是中粮集团勾勒其新能源版图的关键一笔。

  实际上,以粮食为原料的新能源方案也并不被叫好。中国曾明令限制用玉米等粮食作物来加工生产乙醇。2001年,国务院在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河南四省进行试点,一共生产了100万吨乙醇,自此之后并未再扩大过。受内地禁止以粮食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政策困扰,中粮控股在香港的股价从去年高位7.33港元回吐,累计下跌了28%。

  中国政府近日仍然重申了将要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而另辟蹊径抵御粮价和油价齐涨的中粮新项目显然得到了市场的欢迎。昨天,受广西项目投产消息的刺激,中粮控股的股价逆势上扬,曾一度上涨1.4%,收盘时价格回落至5.2港元,上涨了1%。



 
 
更多>同类资讯
• 我国高端防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合肥工业大学基于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电催化氨氧
• 中石化宁波申请合成氨系统及方法专利 • 江西1家化工园区通过认定
• 石化联合会《船用生物燃料油B24、B30》团体标准 •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 聚氨酯泡沫等三行业明年7月起禁用HCFCs • 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制造关键技术通过鉴定
• 山东省5家化工园区扩区获批 • 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