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油田基层管理创新创效记事

   2011-05-13 石油石油

58

  中国石油网消息:3月2日零时刚过,吐哈油田第一水源的工作人员就驱车向戈壁深处的水源井站赶去。

  第一水源是吐哈油田最大的水源。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却更加忙碌了。自从“邵世强操作法”实施以来,这样的工作周而复始。

  说起“邵世强操作法”,还得从1998年谈起。当时,邵世强任供水运行部经理。供水运行部担负着吐哈油田生产、生活用水输送供应任务,拥有20多口水井、20多台外输泵,年供水量超过800万吨。在越来越重的经营压力下,降低供水成本成为这个单位创效的必然选择。

  如何才能降低供水成本呢?邵世强组织身边员工认真分析后,把目光转向控制电费支出上。原来,工业用电实施峰值电价机制,在用电高峰期的电价是低谷期电价的4.6倍。尽可能多的使用低谷电、少用高峰电,这就是他们在用电总量无法改变情况下降低成本的思路。

  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吐哈油田注水系统有100多台往复式注水泵,耗电量占油田设备总耗电的20%。多用低谷期电量,就要赶在别人不用电时再用电,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单位、岗位休息时,供水运行部正是紧张忙碌的时候。

  邵世强组织员工改变供水运行方式,调节水井开停制度,每天晚上低谷期增加开井数量,应用地面大罐做好水量储备,从而尽量减少高峰期开井数量和时间。新办法运行一段时间后,邵世强发现,频繁开停井增加了操作人员交通费用,还增大了设备磨损。此外,由于储备计量参数选择不合适,还数次发生水泵抽空和大罐溢罐现象。

  怎么办?邵世强组织员工细化运行制度,优化参数。经过不断完善,实现了安全供水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邵世强操作法”的实施,成功地将供水成本降低了8%,10年来累计创经济效益近400万元。

  挖潜增效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把工作做细,方法做优,总能拧干海绵出效益。这是“邵世强操作法”在吐哈油田推广应用以来,基层员工的形象说法。

  供水供电处发电运行部应用“邵世强操作法”原理,选择在高峰期多发电、多供电,不但满足了油田生产用电需求,还有效增加了经济收入。

  自2001年推广应用变频恒压注水系统以来,平均节电率超过10%,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技术改造投资。

  如今的吐哈油田,如果您看到一架正在运转的抽油机突然停转,请不要奇怪。因为,低产井在加装“智能手”以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智能手”改变的是油井生产制度,有油就生产,没有油就停产。如此生产,产量不减少,成本最经济。目前,已有近100口低产井加装了这种“智能手”,节电率超过30%。

  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已扎根在越来越多的吐哈油田基层员工心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