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骆驼草”——记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王鹏

   2011-11-29 中国石化新闻网

53

    “可以赶着马匹,赶着大片的云朵,那些地方一定水草丰美……”这是今年中原油田内蒙古探区勘探开发指挥部“庆国庆诗词书法摄影作品展”上的一首诗歌,诗的名字叫《我的草原》。一同展出的还有该作者的另一首诗《在大召》:“此刻,我在他乡……我再看佛,佛也低头,偷看着我。”

    两首诗的作者,就是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内蒙古项目部的王鹏,一个负责生产管理的高级技师,一个在诗中自称“满面沧桑,一身灰尘”的中年男人。

    “喜欢”沙浴和扎两次针的人

    “一天三小刮,三天一大刮”,内蒙古的风沙是出了名的肆虐。而多次领教其滋味的王鹏和同事们,则笑称这是最好的沙浴。

    一次,王鹏和小队人员正在井场吊装房子,天气说变就变,沙尘暴转眼就到了跟前,一时天昏地暗,狂风挟带着沙粒和小石子打在脸上和身上,火辣辣的疼。房子已经装在了卡车上,王鹏就和大家一起躲在吊车后面,用衣服蒙住头,相拥着围成一圈,防止被风吹走失散。风沙整整刮了40分钟才过去,大家抬起头来,拍打头上和身上厚厚的沙子,相互看着对方成了大花脸,哈哈大笑……

    由于长年的奔波,王鹏的身体不是很好,2010年夏天就因病住进乌拉特中旗医院两次。锡3—69井取芯卡层的时候,王鹏刚好在医院输了半瓶液,小队打来电话后,他立即让护士拔掉针头,跑回基地。等安排布置完,王鹏这才返回医院去扎第二次针,把剩余的液体输完。医院护士记住了这个穿着红工衣的病人,再去输液的时候,护士都开玩笑说:“那个喜欢扎两次针的人又来了!”

    爱学习钻研的人

    王鹏的爱学习、爱钻研是出了名的。

    经过自学,王鹏顺利通过了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勘察专业的入学考试。而工作20年来,王鹏的足迹印在了新疆、青海、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吉林、四川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王鹏都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素质。

    内蒙古新区块地下岩性和地层变化很大,但这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经过不断的积累和钻研,王鹏从地化、岩屑图像、薄片等录井方法入手,撰写了论文《浅谈如何提高资料利用率促进内蒙古探区录井质量的提升》。这篇论文在2010年地质录井处质量技术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针对内蒙古探区的情况,王鹏带领3个人组成了内蒙古探区特殊岩性识别技术研究小组。经过积极探索,小组顺利攻克了“内蒙古探区基底特殊岩性识别方法”的课题。通过实践,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内蒙古探区有12口井钻达基底不同岩性,均全部卡准了钻井完钻层位和井深,其中有6口井提前钻遇井底基岩,及时卡准地层完钻,减少无效进尺1898 米。仅此一项,就节约钻探成本285万元。

    道是无情却有情

    2010年初,内蒙古探区启动得很早。王鹏清楚地记得,接到单位通知要求赶赴内蒙古的那天,妻子正躺在医院的手术室里。

    没和妻子商量,也没跟单位汇报妻子住院的事情,王鹏答应几天内就赶到内蒙古。妻子做完手术的第三天,王鹏向妻子和家人说起了准备启程去内蒙古的事情,结果招来了孩子和王鹏母亲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希望他在家多留几天照顾照顾自己的妻子。在这个时候,同是石油人的妻子却站在了丈夫的一边,表示支持他的决定。

    第四天,王鹏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在列车上,他给妻子发了条信息:“照顾好自己,我爱你!”,妻子也回了一条信息:“你更要照顾好自己,等你回来!”

    2009年,王鹏的祖母去世了。小的时候父母在外教学,王鹏就是跟着祖母长大的,跟祖母的感情也最深。闻听噩耗的王鹏,刚从四川调到内蒙古,正在毛11住井。这口井是一口重点预探井,已经到了后期目的层段,而且队长又是一名新同志。王鹏的心里十分矛盾:如果开口请假,领导肯定会让自己回去,但是项目部暂时并没有技术人员可以替换他。

    犹豫了半夜,王鹏选择把这个消息压在心底。在无人的戈壁上,王鹏面朝东南,磕了三个响头……

    不怕风沙,不怕干旱,身躯矮小但根系发达,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枯死。这就是生长在内蒙古戈壁荒漠中的骆驼草。

    王鹏说,石油工人就像是一簇又一簇的骆驼草,风沙压不弯,暴雪吓不倒……

    (邹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