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我国石化行业仍将稳定增长

   2022-03-18 《中国石化》杂志2022年第3期

83

核心提示:2021年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6万亿元。石油和化工行业是我

2021年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6万亿元。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本世纪以来发展迅速,经济规模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基本在11%~15%左右。2021年,销售收入8.7万亿元,占全球份额预计达43%左右。其中,化肥、纯碱、氯碱、电石、轮胎等大宗产品产能和产量占据全球相当高的份额。

从发展水平看,20年多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行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发展日趋规范,产业体系更趋完整,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总体提升。2021年,行业贸易进出口总额8600.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4.2%,其中,出口总额2955.5亿美元,进口总额5645.4亿美元,贸易逆差2689.9亿美元,增长32.3%。逆差主要是进口大量油气资源以及有机和合成材料类化工产品。目前,每年原油进口已突破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进口突破16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44%。成品油资源已过剩,每年需要出口较大规模的汽油和柴油。近两年,随着国内多套大炼化装置的投产,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净进口在下降,2021年,净进口量下降明显。2021年,有机化学品进口量同比下降13.7%,出口量同比增长30.1%,净进口量4200.8万吨,同比下降26.4%;合成材料进口量同比下降18%,出口量同比增长68.1%,净进口量2820.9万吨,同比下降39.1%。2021年,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已超过18%。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发展势头仍不错:一是“十三五”期间行业进行了一轮较为明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严格环保和安全监督及危化品搬迁行动,淘汰了大量的低端过剩产能,化肥、纯碱、氯碱等产能相对过剩较为严重子行业产业环境大为改观;二是“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持续推进改革,放开了原油进口和使用权的所有制限制,以及在成品油零售、化工产品投资等领域取消了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此外,一批龙头企业崛起,无论在产能规模、产品档次,还是在资本投入、科技研发等方面都具有了较强的实力,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也在加快成长。

尽管规模很大,进步明显,但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整体来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能源资源短缺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油气、硫黄、钾肥等对外依存度很高,容易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二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炼油一次产能超过9亿吨,但加工量刚刚突破7亿吨,产能利用率近几年基本都在80%以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一些原来过剩行业仍存在反弹风险。三是大而不强的问题,这也是产业目前最主要的矛盾。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方面和美欧日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领域如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和特种材料方面存在卡脖子的风险和短板,尤其是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国际环境下,需要加快追赶。四是在国际化投资和经营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企业走出去取得一些成果,但还缺少足够的经验积累,国际贸易竞争也愈发激烈,关税壁垒在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体系下总体控制尚好,但非关税壁垒增多。六是作为耗能产业,国家双碳目标和行动,将对行业部分高耗能产品发展带来制约。

从发展前景看,未来10年我国石化行业仍有很大潜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来看,未来10年我国GDP仍将保持在较快合理增长区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消费升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大飞机、汽车轻量化、生物医药等,对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特种橡胶、聚氨酯弹性体、高端合纤材料、先进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环保材料等提供了大量需求。初步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石化行业增速将比前十年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将保持年均3%左右的稳定增长。(范敏

(作者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