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市场为何火不过化工园区

   2007-05-15 中国化工报冯威力

221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化工产业逐步向有形交易市场和专业化园区的方向发展。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经济界、产业界学者,均对两种新生事物赞誉有加。

    应当说,按照当时社会对化工市场和化工园区发展模式的认识,两者都应当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1994年前后,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化工产业较为集中的城市,纷纷征地建设规模不一的化工市场,以期通过这种有形的交易手段,在企业、商户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贸易平台,促进化工产品的流通。之后的几年内,成都、沈阳、西安等城市也相继建设了一批化工市场。这一时期内,浙江余姚的塑料市场、河北正定的油漆市场等专业特点明显的交易市场也建成营业。2000年前后,全国化工市场建设达到高峰,够一定规模的化工市场有四五十家,规模较小的有数百家。然而,时至今日,全国的化工市场没有一家叫得响。许多大中型化工市场早已关门歇业。而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化工园区,却发展得有模有样,上海、张家港等化工园区已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同样是曾经被业界看好的新生事物,同样都是在90年代初期登台展艺,为何出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河北省发改委高新产业处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市场和园区都是产经领域发展的新生事物,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两个重要的产业话题。前者没有解决好而日子渐不好过,后者顺应了需求而快速发展。

    所谓两个重要的产业话题,一是指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能忽视产业链的作用。化工市场的产业链主要由生产、销售、消费者等环节构成。而事实上,这条产业链基本上没有很好地衔接过。据了解,出于安全的考虑,各地的化工市场一般都被迁出市区,远离了个体消费者。既然叫市场,就必须能够保证方便群众购买,起码得值得去一趟才是。目前的情况是,单个消费者购买少量化工产品时往往不愿跑到郊区的化工市场,那些大宗采购者也都不大愿意光顾这类散货市场。目前只有上海东方和成都牛市口等少数化工市场因地位较优经营尚可,其他地区的化工市场多是冷冷清清,摊主们则是惨淡经营。特别是电子商务问市后,网上交易完全可以做生意,为何非要跑市场不可?这就是典型的产业链脱节。

    二是指产业发展必须有化工物流与之配套,而化工市场普遍缺少这一配套力量。随着化工物流的发展,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挂一个电话,厂家或其设在市区内的销售网点就能送货上门。而化工市场虽号称“市场”,却没有这个功能。这样,更没人愿意往化工市场跑。目前,一些化工市场已开始重视物流的作用,而且开始打造产、销、消一体的产业链。上海市政府于去年6月建立了小型化学品物流车队,专门解决市民购买液体化学品后不便携带的问题。这对上海东方化工市场配套物流而言应当是一个好消息。

    反观各地的化工园区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因而得到快速发展。以国内最大的园区上海化工区为例,从原料供应到生产环节,均经过了国家级石油和化工规划部门的规划,园区内基本上形成了上下游和产业链的关系,从产品到用户手中,不论是走陆路还是走水路,都有专业化的化工物流公司提供服务。一句话,正因为上海化工区的数十家企业循着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模式发展,又配套了国内一流的物流力量,才有今天的发展。国内其他的化工园区也都在产业链和物流上做足文章,因此也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