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临港化工园区主任田俊祥:海风天雨舞沧州

   2006-07-04 《中国化工报》刘必奎 杨柳 董连喜

275

 

渤海滩头,沧州城外,一片沉睡了千百年的盐碱地,在弹指三年间崛起了一座被国家发改委拟名为“河北沧州临港化工产业园”、被河北省政府列为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化工城。坦阔笔直的化工大道,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高品位的园区服务,引得国内外驰名化工企业“竞折腰”。在中国化工园区内,能够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如此惊人成就者寥若晨星。“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就像一块磁铁,它的强大吸力超乎想象。”一位欧洲化工物流专家考察后如是说。这张磁力网是田俊祥在沧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临港化工园区”的感召下,带领园区一班人编制的。仲夏时节,园区之内,他接受了记者采访,给人留下了外表谦和文静内心却充满了刚毅坚强、每临大事有静气、常化危机于谈笑的福将印象。

决心 信心 进取心

沧州临港化工园区起步于2003年,用“起步晚,发展快,效果好”形容毫不为过。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达45个,总投资规模达到了120亿元。已建成项目9个,投资达9.8亿元,尚不包括23万吨/年PVC、长芦溴素等存量项目;在建项目16个,总投资44.2亿元。主要包括:投资18亿元的40万吨/年PVC项目,投资5万吨/年TDI、投资4.8亿元的****氯氰项目,投资3.5亿元的香精香料项目,投资1.8亿元的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项目等。计划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66亿元。主要包括:投资45亿元的己内酰胺系列项目,投资4亿元的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投资1亿元的金属钠项目,投资1亿元的固废处理项目等。“在化工产业区的创业阶段,关键是大项目的聚集”,田俊祥如是说。随着70万吨/年PVC工程、5万吨/年TDI工程的相继开工,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化工企业考察洽谈,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报纸、电视广为宣传,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声名鹊起。

或许排列这些项目与数字枯燥又乏味,可这些项目与数字在田俊祥的心中都是鲜活,有生命力的,因为这每一个数字与项目都凝聚着他满腔的心血、激情和智慧,都是他风雨兼程、历尽万难得来的果实。他常说,人干事业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永不穷尽的进取心和永不言败的意志力,要有变不可为为可为的挑战激情。在他人生的胶片上,困难是动力,失败是老师。

田俊祥1955年出生于干部家庭,文革中,由于家庭所谓的政治问题,他高中毕业后在建筑队里“推荐选拔”了三次而未能入大学校门。恢复高考后,他考够了分数却填错了志愿,与大学擦肩而过。此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勤学不辍,终究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了高级经济师的职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可是,中国农垦企业却步入了危机。时任沧州南大港农场办公室秘书的田俊祥大胆果敢地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办家庭农场的思路,并身体力行,走访千家调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一个一个地进行试点、总结、推广,在场党委的支持下,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三年间兴办了4000多户职工家庭农场,收入成倍增长。《河北日报》在头条位置发表了南大港兴办家庭农场的改革事迹,他也被上级破格任命为农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时年29岁。实践使他对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民间疾苦有了亲身的感受,也积累了经济学的知识。一位普通青年干部因功而擢升为县处级干部,可谓平步青云,春风得意,浅薄者会昏昏然不知所以,可他却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起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操作性不强。他通过认真观察,精心研究,制订出一套操作性极强的考核指标,并将之纳入了农场麾下各单位的考核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找到了一个可以直接纳入改革开放大局的突破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农垦系统引起了震动,沧州南大港农场被评为全国农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正当他想在这片思想开阔地里作深一步探讨时,人生的风帆又驶入了另一条航道。

南大港麾下的炼油厂是农场的骨干企业,走到1988年却步入了混乱的泥沼。班子不团结导致了职工队伍人心涣散,效益亏损,一时风声鹤唳。临危受命,田俊祥兼任了炼油厂厂长、党委书记。他一上任,就对领导班子、职工队伍进行了全面整顿,并将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制度落实到每一道工艺细节上。量化管理、量化考核,按数据、制度当日理清奖罚,科学化的管理使企业效益直线上升。同时,他又从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入手严厉整顿劳动纪律。严格的管理,精确的成本核算,今天的事今天做,使炼油厂迸发出新的活力来。正当田俊祥在炼油厂一帆风顺阔步向前时,又一次“临危授命”压上了他那文弱的双肩。在沧州,有一家有着国际背景的农场―――中捷友谊农场。1956年朱德访问捷克斯洛伐克时,捷克赠送了中国成套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以助中国发展农业,选址在沧州,周恩来题写场名。可就是这样一家曾经辉煌一时的农垦企业,步入1994年却不得不面对着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全场万名职工发不出工资,离退休职工领不到生活费,139个三级核算单位有96个亏损,近一半企业资不抵债,1/3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年亏损1500万元,历年亏损挂账2580万元,待处理资产损失1800万元,国有资产实际为零。上任伊始,田俊祥面对的是因发不出工资而情绪激动的职工和法院天天送来的催债传票。他首先与职工展开对话,并提出:冲破生存危机圈,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一年有起色,两年有提高,三年见成效。作为场长、党委副书记,他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对农业板块实行家庭农场制,对企业采取了破产、兼并、重组、联合、租赁、拍卖甚至是放弃等诸多措施。在大刀阔斧的同时,他又将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充实进各级领导岗位,几度春秋,企业沉疴尽去,焕发出盎然生机。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GDP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实现财政收入达8000多万元,经济实力跃居河北同行之首,成为全国16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农场之一。

 

占天时 得地利 求人和

2003年6月,田俊祥走上了沧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的岗位。他是个不讲条件而又长于理性思考的人,可妻子就有些不理解。一年365天,他有300天扑在岗位上,乃至于白天黑夜连轴转,家务事一概抛下不管。好不容易把农场那个乱摊子理顺了,应该过几天清心舒畅的日子了,为哪般还要去在杂草丛生的盐碱滩上熬心汁呢?田俊祥又何尝不想休息一下呢?为了党的事业,他放弃了酷爱的文学;为了企业脱困突围,他把每天宝贵的读书时间挤在了星月悬空时;为了职工能过上好日子,他把乒乓球锁进了抽屉。人总要有点精神,有点追求吧?他喜欢渤海湾的风浪,海风掠过面颊是那样的熨帖惬意。他喜欢冲浪的勇士,改变荒芜盐碱滩的面貌就是一次冲浪。2003年6月上旬的某天早晨,他毅然踏上了化工园区的坎坷之途。海风吹来,天雨流过面颊,沁进心田有些甜丝丝的感觉。将这一片盐碱滩变成气势恢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城是有许多优势的。细雨里,泥沼中,他边走边想。

中央的好政策,省市党政领导的全力支持是办好化工园区的天时。与南水北调、三峡并列的黄骅海港在化工园区的大门前(仅距20千米),区内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交叉纵横,高密集度在全国屈指可数,这是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沧州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煤炭,这是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碱化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沧州1995年被原化工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第三座化工城,2005年沧州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石油化工就占到了GDP的三分之一。以沧化、大化为龙头的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化工企业达60多家,这是产业集群优势。园区内3万多亩平阔地面全部是盐碱滩涂,不长粮食,是化工企业入驻的极好家园,这是土地资源优势。原材料易得且运输成本低,每一个化工产品既是独立的商品又是下个生产厂家的原材料,产业链条可以无限延长,产品可以通过黄骅港直达江浙,眺望韩、日,这是成本优势。这诸多优势合成为地利。园区内班子团结,人才济济,倾力打造入驻企业的服务平台,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何往而不利呢?想到这些,田俊祥精神一振,立马投入了打基础的战斗。

筑巢引凤,园区提出了“五个一体化”目标: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

思路决定出路,一步一个脚印,3个春秋翻转,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出资千万元委托德国斯图加特等三所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联合编制的园区总体规划近期将完成;化工大道主干公路宽阔笔直,取代了泥泞路面;引大入园供水工程已然竣工;精细化工区供电和部分路网工程已经铺成;污水处理厂9月底将正式运行……

天时,地利,人和,合奏了一首高雅而又快速的园区进行曲。

 

山循环 水循环 经济也循环

田俊祥在强健基础功能设施、招企入园的同时,亦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入驻企业打造了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

沧州是化工之城,化学工业撑起了沧州经济的半壁河山。经过几代化工人艰苦卓绝的打拼,处于渤海湾腹地的沧州已然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完整生产体系。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化工企业已逐步成为市区组成部分。这些布局分散的化企若不搬迁,势必造成“城化相克”的尴尬局面,既不利于企业发展,又给城市的统一规划、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化工园区的出现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企业与企业之间极易形成产品的上下游关系,这为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循环经济改变了“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方式,变为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型物质流动模式,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废弃物达到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和沧州化工产业集群的实际,田俊祥将产业链作为园区干部的必修课,用这一尺度作为衡量入驻企业的标准。凡是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入园,入园后,再结合总体规划,根据入园企业原料、产品、排放物等特点,将能构成循环的企业放在一起,建立起域内企业间的物质循环体系。日前正在园区内建设的沧化集团的PVC项目和大化集团的TDI项目,是紧邻的两个龙头项目。TDI生产需要大量的氯气,PVC生产过程中的氯气可以直接用管道直接传输,而TDI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又恰好是PVC的重要原料,同样可用管道输送。如此往复循环,双方在设备、储存、运输、销售等方面,年可节资5000万元。投资1亿元的天一化工公司是一家生产染料中间体的企业,公司建成后,天津吉帝化工尾踵而来,两厂一墙之隔,产品实现互通,吉帝年节约成本就达2000多万元。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又一个层面。按园区总体规划,通过对原油、盐、煤、水等已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可做到:废水处理达标后,有3.5万吨将送回生产企业再利用;每年燃煤所产生的15万吨粉煤灰,全部转化为灰砌砖块,不产生废渣;原盐中的钠和氯元素,全部转化于金属钠、烧碱和聚乙烯中,没有剩余;原油中的有机物和热能全部转化利用。沧井化工是园区内由河北省第一批指定的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单位,起步于2004年7月,按照7阶段35步骤,开展了第一阶段清洁生产审核。现在电石灰、粉煤灰转化成了水泥厂和加气砖厂的主要原料;电石渣浆水实现了闭路循环使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废水用于电石发生的补水;PVC厂的离心母液水用于次氯酸钠配制;生活废水以及无污染的废水用泵打到蓄水池,由于池中芦苇的生物净化作用,竟然形成了一块人工湿地,引得鸟类纷来栖息,成就了一条人文风景线,谁说这不是环境友好型园区的最佳诠释呢?

蓝天。白云。飞鸟。

绿色。生态。环保。

站在渤海滩头,田俊祥迈开了奔向2010年的步伐:以港口建设特别是液体化学品码头建设为园区建设龙头,以大项目和基础建设为重点,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环保立区,循环发展,低成本,人才兴区,品牌强区,倾力构筑长江以北、环渤海地区大型化学工业基区,力创中国一流、颇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化工园区,至期完成投资2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这是一段艰难跋涉的风雨历程,海风骤起,天雨激扬,鼓荡起他一腔奋然冲浪的豪气……

 

 

背景链接

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是2003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距沧州市区60千米,东距黄骅港20千米,离天津100千米,北京230千米,处于环渤海湾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显著。

临港化工园区的建设,具备两大优势,三大特色。两大优势:一是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沧州市石油化学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在内的完整生产体系,并聚集了大量优秀的化工科技人才。沧州市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资源以及华北、大港两大油田。1995年被化工部正式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全国第三座化工城。二是黄骅港及化工液体码头、杂货码头的优势。黄骅港是我国跨世纪重点工程,是融煤、杂、化工、集装箱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港口,5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正在兴建,各种化工原料管输进园,港园互联优势在北方得天独厚。三大特色: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三化”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特色;以港口及化工液体码头为龙头,铁路、高速公路、仓贮管输并举,化工生产与进出口贸易并重的现代化物流集散特色;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与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

园区启动以来,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大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抓住机遇,扩大成果。目前,已建、在建、已签约项目共47个,总投资120多亿元。形成了以PVC、TDI、己内酰胺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框架,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产业链发展模式。园区积极倡导建设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努力探索实践循环经济,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置中心等环保设施建设。目前,在“可持续”思路的指导下,一条“绿色”产业链在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正日益形成并壮大起来。园区力争用十年的时间,达到总投资300亿元,销售收入600亿元,建成采用国际新技术的乙烯/丙烯联合装置及其下游装置,成为我国北方最大,依托条件最好,投资成本最低,软硬环境最优,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型化学工业园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