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油田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工作纪实

   2012-06-25 中国石油报罗建东 王晓琴

38

核心提示:  吐鲁番采油厂红连采油工区员工看望吐鲁番连木沁镇中学师生。  6月,鄯善连木沁的杏子熟了。驻守在吐

  吐鲁番采油厂红连采油工区员工看望吐鲁番连木沁镇中学师生。

  6月,鄯善连木沁的杏子熟了。驻守在吐哈油田红连采油工区的员工,最先享受到了当地村民用驴车送来的鲜果。

  而就在十几天前,这个工区的干部员工给连木沁镇中心学校孩子们送去了书、篮球等文体用品,并同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在吐鲁番鲁克沁镇、镇政府和吐哈油田鲁克沁采油厂员工举办了“木卡姆”联欢活动;在哈密巴里坤县,三塘湖乡中心小学的22名哈萨克族贫困学生背上了石油员工送去的新书包……这一个个发生在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的故事,再次见证了油田与地方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情谊。

  同在一片热土上,同在一方蓝天下,吐哈油田20多年开发建设的历史,也是油田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共存共荣、携手发展的历史。

  吐哈油田每年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通过确定主题,创新形式,把宣传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员工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与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构筑起油田员工同地方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助互爱的“生命线”。

  对每年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吐哈油田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他们的入厂第一课,给他们讲解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党的宗教政策,引导他们“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 从思想上打“预防针”,情感上架“连心桥”。

  每年古尔邦节、肉孜节,吐哈油田都要慰问少数民族员工;在生产一线,吐哈油田为少数民族员工“开小灶”,单独设立食堂,精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一些少数民族员工不懂英语,难以通过职称英语考试,吐哈油田就主动与上级培训考核部门协商沟通,争取政策,大开“绿灯”,让少数民族员工考古代汉语,使他们同汉族员工一样,平等享有晋升、晋级的机会;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开展师徒“一帮一”结对子,提高业务技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一批少数民族员工迅速成长。若鲜古丽是温米采油厂维吾尔族女员工,她经过学习培训,成为采油厂QC活动骨干,并取得了国家级QC成果发布的评委资格;阿不力米提·吾拉音20多年前就扎根油田,经油田培养,如今他已成长为协调油地关系的专家。他每天奔波在吐鲁番地区的乡间村落,宣讲油田政策,化解民族矛盾,洽谈征地事宜,被油地人民喻为“民族团结的使者”。

  民族团结,没有企地之分、内外之分。在鄯善县巴喀、柯柯亚村附近,驻扎着吐哈油田的一个采油工区。多年来,这两个村庄都把工区当成他们的“婆家”。平时,附近的少数民族村民常到工区来串门,并随手带些时令水果作为“见面礼”。作为答谢,工区员工也常常为他们提供车辆运输、电话通信、药品医疗等帮助。在不断的礼尚往来中,工区员工同村民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巴喀村村民至今都还记得,有一年夏天,由于高温干旱,村庄的水源干涸了,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畜,都因缺水而奄奄一息。村民们到工区求援,工区当即打开生产水井,开井放水。村民们驾着驴车,将一车车清凉甘甜的井水运回村庄。井水润泽了村民们的心,也润泽了工区员工同村庄的亲密情谊。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去年夏天,这个工区员工打算开垦一块空地,种点蔬菜水果。刚选好地,柯柯亚村的村民就闻讯赶来。他们带着工具,翻地、种菜、施肥,很快就建好了“菜园子”。

  有一年春节,这个工区有几位员工因值班不能休假。得知情况后,几个村民带上炊具来到工区,支锅架灶,给驻站员工做了一顿风味独特的“抓饭”。

  油田有数千口油水井分布在维吾尔族村落,当地民族群众便自告奋勇当起了油井“守望者”。遇到油井故障、管线漏油,他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油田员工,并协同抢修。

  “民族团结,是油地各族群众共生共存之基、和谐稳定之要、和谐发展之魂”。在今年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吐哈油田通过内部报纸、电视、信息网,宣传推广了一批民族团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并成立小分队,深入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送温暖活动,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赞誉。

  截至目前,油田先后涌现出了30多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300余名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并多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