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精细管理小记

   2010-06-11 国际能源网本站专稿

166

核心提示:饭盆淘“宝”  3月29日,记者前往华北二连油田额仁淖尔作业区采访,来到淖—220捞油井现场时,看到一名捞
饭盆淘“宝”

  3月29日,记者前往华北二连油田额仁淖尔作业区采访,来到淖—220捞油井现场时,看到一名捞油工正将一个改良后的化学药剂桶埋入地下,并包住井口,防止喷出的原油四溅。据员工介绍,淖尔作业区有48口捞油井,所有井都安装了这种原油回收装置,每年可节约井场治理费10多万元。

  捞油结束后,员工用饭盆将原油舀出,重新倒入井内。员工告诉记者,我们这是在淘“宝”,石油是我们的命根子,不能浪费一点一滴。据统计,一个饭盆一年能回收40吨原油。

  污油回收装置是“华北油田·榜样”肖占华发明的。提起这事,他感慨地说:“为了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2007年作业区对所有捞油井场进行治理,花了10多万元,几个人没日没夜干了3个多月,可治理一次又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经过细心观察和琢磨,肖占华在废料堆中发现“天机”:将废弃的塑料加药桶两头一切,就成了一个落地油回收装置。该装置应用后,既防止了原油外流,保护了草原环境,又可对污油进行有效回收,可谓一举多得。

  “长寿井”的妙诀

  采油一厂任北采油作业区任3采油站所管理的斜15井是一口“长寿井”。这口井1994年2月投产后一直平稳生产,没有实施过一次检泵作业,实现连续生产近16年,累计生产原油3.2万吨。可“长寿井”为何“长寿”?

  预防措施得当,确保健康运行。当班员工坚持每天认真测量电流,根据电流绘制曲线变化图,摸索热洗加药规律,及时准确进行加药化防,以保持井下不结蜡。

  加大管理力度,及时解决问题。采用在井口安装旋转器、井下安装扶正器等先进技术工艺,避免油井因偏磨而造成的抽油杆断脱和油管漏失。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保修时间和“十字作业法”进行维修保养,及时把生产问题和机械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2008年3月,当班员工发现斜15井产液量下降,立即向作业区地质工程队反映,经过测试功图诊断,发现井下阀因泥沙影响而漏失。地质工程队立即组织碰泵,使该井很快恢复正常生产。

  合理调整指标,延长生产寿命。针对斜15井不同时期生产情况,合理调整其工作制度。2009年10月,将抽油机冲次由原来的4.2米4.5次调整为4.2米4次,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油井载荷,对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起到积极作用。

  机泵“保健医”

  2009年10月9日下午4时,班车快到了,采油五厂深州作业区深一联合站外输主管郑义国习惯性地走进泵房,开始下班前最后一次巡检。

  细心的他发现荆二联来油流量计进出口压差由正常时的1兆帕增至1.1兆帕,流量也比正常时小。根据经验判断可能是过滤缸堵塞造成的,他便转身跑向工具房。

  一名员工大声喊着:“小郑,班车马上就来了,我们倒备用流量计,明天来了再说吧。”郑义国好像没听见,径直跑进泵房,动作娴熟地作清理过滤缸前的准备。此时,又有人催他赶快收拾工具下班,他却说:“让班车走吧。我必须把它清完,哪台设备也不能带病运转……”

  郑义国2002年从华北石油技校毕业,现在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他在工作中精心呵护每台设备,定期给设备“全身体检”,还总结出不让设备带病工作、不让故障设备过夜、不让设备超保的“三不让”工作法。整天与设备打交道时间长了,郑义国有了新想法:自己动手制作滤网,为废旧的过滤器“换新衣”,一年节约成本8000余元;看到室外压力表和放空阀因天气寒冷结冻、压力读取不准,为压力表盖起“越冬房”、穿上“保暖衣”,用心当着设备“保健医”。

  小工具解决大问题

  油管清洗是油管检修的重要环节。清洗工作做不好,后面的检测、修复流水作业就无从下手。而控制油管清洗角度和流量的枪头喷嘴是由金刚石制成的,直径只有1.2毫米。这么小的东西放到喷嘴座上无法判断孔径方向,成功装配一组往往需要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反复操作。怎样才能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呢?

  采油五厂油管检修站清洗车间的孙贵斌时时处处留意、琢磨解决办法。在一次吊装油管时,吊绳的毛刺扎破手套刺痛了他,也激发了他的灵感:用钢丝制成针形穿入喷嘴嵌入胶座内不就可以保证喷射角度吗?经过反复打磨、加工,他终于研制出一套快速、准确安装枪头喷嘴的“专业工具”。员工使用他的“专业工具”后均能一次装配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洗油管用的枪头喷嘴套是厂家委托特制的,数量少,价格不菲,而且不能保证随时供给。检修站干部员工从自动笔更换笔芯中得到启示,想到既有硬度又有韧劲儿、内外径适宜的笔芯“外套”替代特制的喷嘴套,试验取得成功,解决了配件断供问题。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