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创新亟待高端发力

   2011-08-03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68

    在上周结束的2011世界碳科学大会上,大会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乔文明表示,纳米碳材料是引领纳米科技的“先头部队”,在以富勒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主的碳纳米材料前沿研究中,我国凭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科研创新成果赢得了该领域国际话语权,以活性炭吸附为代表的传统应用亦不落后。但他同时指出,目前以针状焦、尖端碳纤维和核石墨为代表的高性能产品生产及应用我国却相对落后。未来应整合资源,加强攻关,推动中国碳科学整体迈向先进。

   “《Carbon》是碳科学领域的权威杂志,目前20%以上的论文都来自中国。”乔文明介绍,近10年来,中国碳科学在前沿探索、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中科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开发了多种碳纳米管生产方法,范守善院士已将其实现工业化应用;石墨烯正向着批量化、低成本生产迈进;富勒烯的形成机理已经明确,并合成分离了小至C20、大至C240的富勒烯,未来有望领军国际市场。在活性炭吸附材料、钯碳催化剂等传统领域,我国也并不落后。

    “目前我国碳科技与国外差距较大的是一些高性能产品的开发,譬如针状焦、高性能碳纤维、核石墨等。由于缺乏针状焦,我国炼钢和超级电容器制造一直受限。”乔文明介绍,因碳复合材料产能严重不足,我国自主研发的商飞C919飞机现阶段复合材料仅占20%。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吕春祥也表示,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基本处于空白,目前国内只有相当于或者次于T300级碳纤维的产品,T700级碳纤维尚处于工程化研究阶段,T800、MJ系列碳纤维尚在攻关。

    高温气冷堆被称作是核工业的未来,而核石墨是不可缺少的慢化、反射和结构材料。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教授介绍,核石墨主要用于生产石墨球、堆芯材料、电极等制品。由于核石墨对纯度、各向同性等指标要求比较高,世界上至今只有德国西格里、日本东洋炭素和东海炭素、法国罗兰石墨等企业能够生产,我国则主要依靠进口,而1吨核石墨的价格高达几十万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