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制裁解除我国石化有喜有忧

   2015-07-17 中华石化网中国化工报

64

核心提示:7月14日,中、美、英、德、法、俄等六国与伊朗达成历史性协议,欧盟和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等经济制裁措施

7月14日,中、美、英、德、法、俄等六国与伊朗达成历史性协议,欧盟和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等经济制裁措施将撤销。7月15-16日,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油禁运等制裁解除后,伊朗必将增加石油及甲醇等石化产品的国际供应。国内石化产业有望获得低成本原料,但同时部分相关产业也将受到不小冲击。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记者,伊朗石油部副部长曼苏尔·莫阿扎米曾表示,如果西方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其原油出口总量将翻番,从120万桶/日增加至230万桶/日。此前有分析称,伊朗库存释放会让石油市场供给增加30%,将强力冲击国际原油市场。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对国内炼油企业来说,伊核协议的达成是一项重大利好。解禁以后,伊朗定会尝试向中国出口更多原油,将给同是原油出口大国的沙特等中东国家带来挑战。激烈竞争会使石油供应稳定且低价,中国将从中受益。

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高级战略经理赵军博士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说,制裁解除必将极大地促进伊朗产品出口,譬如甲醇。伊朗甲醇产能约为2500万吨/年,但因遭受国际制裁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2014年出口300多万吨,大部分流向了中国和印度。随着装置利用率提高,预计2018年伊朗甲醇出口量将超过830万吨。此外,北美甲醇也会大幅出口到中国,国内甲醇制烯烃将得到稳定而低价的原料,效益或有所改观。

他补充说,2014年伊朗乙烯、聚乙烯产量分别为450万吨和300万吨,预计2018年将分别达到650万吨和440万吨。聚乙烯出口量也将从2014年的200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300万吨,乙烯出口当量将从2014年的250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420万吨。同时,乙二醇、苯乙烯和PX等产能也会相应释放。

赵军认为,低油价意味着低成本,有助于提升石化企业竞争力,尤其是炼化板块。对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覆盖了全产业链的大型油企来说,成本降低的影响会迅速在下游各环节中显现。对于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或稳定的行业来说,销量压力较小,毛利上升,企业利润将增加,受益明显。但对下游中小化企来说,原料充分供给有可能导致库存压力上升,或引发产品价格下跌。因此,油价下跌对各行业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专家指出,进口甲醇、烯烃及聚烯烃的增加,将使国内这些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将受到冲击,业界也应加以重视。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