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物探采集技术支持部培育员工成长环境纪实

   2011-05-13 石油石油

106

  中国石油网消息:东方物探的采集技术人员有800多人,分布在国内的8个经理部和境外30多个国家。国内的人员比较固定,却相对闭塞;国外的人员流动性强,却都是单兵作战。虽说都是搞采集技术支持的同行,但相互之间不认识、没见过面的现象很普遍,更不用说沟通交流了。如何把大家拢起来,让大家的激情迸发出来,让成熟的技术经验交流起来,一直是东方物探采集技术支持部管理者研究的问题。

  “采集之星”——关注技术人员每一天的进步

  “1月采集技术支持之星,周恒,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学士学位,公司科技带头人……”最近,一本收录了2007年东方物探12名采集技术人员的个人档案和突出事迹的小册子——《星光灿烂-采集之星风采录》,在采集技术人员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东方物探采集技术支持部书记冷胜荣介绍说,“我们就是要通过‘每月一星’的评选,给一直默默搞技术的人员一个亮相的平台,特别是年轻的技术骨干,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坚定广大青年技术人员进步的信心。”

  2006年年底,采集技术支持部开始着手“每月一星”的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从最基层开始,层层推荐,活动过程本身就把“学习大庆精神,弘扬先锋文化”传递给每一个技术人员。今年4月,他们把“每月一星”评选活动的成果汇集成册,下发到基层员工手中,通过此册将先锋采集文化发扬光大。“以前总觉得自己干得挺不错,现在跟评选出来的人一比较,还真有些差距。”不少年轻的技术人员看过这本精美的小册子都这样表示。

  “我们会将这种激励机制持续下去,让偏远的一线技术人员知道,我们一直在关心着他们,关注着他们的每一天进步。”冷胜荣书记这样说。

  “平民会议”——人才成长的摇篮

  “人员思维固化会导致技术的固化。”东方物探采集技术支持部海外中心的党支部书记李义章对这句话有着深刻地感触。他说,海外中心近140名采集技术人员,常年在外单独支持项目,上下左右互不沟通,这对年轻人的成长,对东方物探采集技术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

  一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平民化的会议”改变了这种状况。技术经验交流会每年都有,然而能轮上基层普通技术人员参加的却不多。从2006年起,东方物探开始举办“采集技术经验交流会”,这是专门为一线普通技术人员搭建的一个技术交流平台。只要想参加,哪怕是一个小的技术突破,或者是运用采集软件的一点小创新,都可以在会上与大家交流学习,针对大家的发言,专家还给予讲评。

  会议举办前两届,一些年轻人还有所顾虑,但几届之后,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工作忙忙碌碌,从不对自己工作作总结的年轻人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很少动笔写论文的技术骨干也拿起笔来。每次100多号人的会议规模,几乎都是基层的技术人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验,不同的创新,不同的妙招都汇集在这样的会议上,每个人离开时都是满载而归。这样的会议一般每年都要举办两次,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了,80%的一线技术人员都参加过这种交流。在东方物探采集技术人员里面小有名气的鄂殿梁,是这个会议的积极参与者,这种交流会促使他不断地总结自己,不断地吸收别人的长处,然后应用到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除了会议上的交流之外,东方物探还让国内外的采集技术人员相互流动起来。一方面,国内技术骨干通过选拔参加国际勘探项目支持,让技术人员在国际勘探最前沿进行技术大“融合”,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让海外技术人员在回国期间参加国内项目的技术支持。2007年,共有34名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样的技术交流。

  文化是无形的,却有着特别的力量。对采集文化经过一个时期的精心建设,冷胜荣书记有着很深的感触。他说,采集技术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散在天南地北的采集支持人员认同这个体系,融入这个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内外的勘探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采集技术支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