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管道局东北石油管道公司总工程师徐茂庆

   2012-09-24 中华石化网记者 甄俊华 通讯员 李爱军

621

  徐茂庆,男,52岁,中共党员,已在石油管道系统工作30多年,先后参与10多项国家重点管道改造和新建管道工程的投产试运,被评为管道局优秀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我是搞技术的。全身心投入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最中意的事。——徐茂庆 ”

记者最初跟徐茂庆联系时,他正奔波于兰州至成都的千里管线上。一周时间,他跑完8条即将投产的管线,为公司开拓市场进行前期调研。

他像一条离不开水的鱼

平时,徐茂庆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可是,到了现场,他就完全进入忘我境界:钻管道、查流程,一身泥、一身汗——就像一条离不开水的鱼,而管道施工现场就是他的“水”。

正是凭借这股钻劲儿和韧劲儿,他成长为管线投产技术专家,人送外号“投产大王”。“不论哪里投产,只要徐茂庆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很多跟徐茂庆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这么说。

在兰州至郑州成品油管道投产过程中,徐茂庆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大家都说,他是一天干了三天的活儿。

为安全高效地完成投产任务,徐茂庆随身带着本子,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站场巡检,把工程设计中的不足和施工遇到的难题一一记录下来,并制定相应方案,保证投产试运一次成功。在乌鲁木齐至兰州原油管道热媒炉投产工作中,他化繁为简,总结出“热媒炉简易投产六步法”,顺利完成投产任务。作为管道局输油管道技术专家,他受邀参加某国际项目原油外输管道投产工作,受到多方好评。

30年始终百分之百努力

“作为东北管道人,要继承发扬‘八三’精神,将这种精神注入工作中。”这是徐茂庆刚参加工作时的队训。这句话,他整整记了30年。

1983年,徐茂庆被分到东北输油管理局生产处工作。没过多久,在一线见习的他就发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有较大距离。此后,他开始从一点一滴入手,主动到各个岗位了解各种流程和设备性能,并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输油技术,钻研技术难题,并逐步参与东北输油管理局各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很快,在同龄人中,徐茂庆脱颖而出。1985年,他被选送到美国接受技术培训。回国后不久,他被东北输油管理局聘为工程师。

走上技术管理岗位后,徐茂庆仍然坚持扎根在输油生产一线。“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是他的工作信条。多年来,他与单位的同事一起完成多次管道抢维修和安全隐患现场处置任务,有力保障了输油动脉的安全。

管道铺到哪技术就学到哪

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徐茂庆荣获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先进分子、管道局优秀人才等称号和长吉新线投产突出贡献奖。这些荣誉不断激励着他,使他领悟到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可贵。他深知,东北管道已经服役好多年,管线和设备出现老化,到了该改造的时候。为了不断更新知识,提前储备新技术,掌握新设备的性能,徐茂庆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管道铺到哪里,我们的技术就必须学到哪里。”他说。

2004年,长吉输油管道准备投产。徐茂庆被派往这条管道负责投产工作。长吉线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理念新。其中许多新技术是徐茂庆没有实践过的。作为施工组织者,徐茂庆开展工作有条不紊:到施工现场对隐蔽工程进行测量、拍照、制图留底,搜集所有能搜集到的资料;在施工现场设计逃生路线图;统计到货设备与现场施工进度……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正是他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换来安全、优质、高效的投产试运,打造出管道投产试运的又一张崭新的名片。

与此同时,徐茂庆潜心研究输油节能技术,在保证安全输油的前提下,提出节能方案,并得到各方认可。这项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节能方案很快被应用到输油运营中。据测算,这套方案每年节约的电费可达200多万元。近几年,他还多次提出有价值的其他节能方案,仅应用到太蜡线(太平庄—沈阳腊化厂)上的节能方案每年就可节省燃料油100多吨。目前正在实施的太蜡线加热炉换烧天然气项目完成后,每年将能节省800多吨宝贵的石油资源。

徐茂庆在钻研管道技术的同时,还热心带徒弟,已先后为管道运营培养了50多名技术骨干。他不仅以严谨勤奋的科学态度为中国管道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而且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展示出一名管道技术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