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脊梁——集团公司十大标兵个人侧记

   2011-05-13 石油石油

295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07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早已在大庆落下帷幕,而这次会议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正成为百万石油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这次会议上,李新民、何登龙、王海、陈鸣红……这一个个亲切的名字,如同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长期坚守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是当今石油工人的代表,更是祖国石油工业的脊梁。

  让我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

  

  李新民的名字,因为担任1205钻井队队长而广为人知。他接过铁人的接力棒,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创出一连串新纪录:1205队连续13年实现年人均向国家交一口井;第一个在国内累计钻井进尺突破200万米,相当于钻穿220多座珠穆朗玛峰;第一个推出绿色钻井,率先建立学习型井队……如今,他又承担起时代赋予石油人的历史新重任——带领这支王牌钻井队成功打入国际钻井市场,使铁人的旗帜在海外高高飘扬。

  有数据为证:从2006年2月远赴苏丹打井至今,铁人钻井队已经钻探17口井,总进尺3.5万米。“铁人钻井队”的威名在异国大地上声名远扬。而这样的佳绩,是在远离祖国的非洲大陆创造的。在那里,新时代的铁人要克服气候炎热、干燥、易患疾病等实际困难。

  谈起海外创业的艰难,李新民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到国外,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于外方,而是我们自身,尤其是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所大力倡导的爱岗敬业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法宝。”

  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时,李新民满怀信心地说:“经过一年多的打拼,我们已完全熟悉国外钻井作业的施工工艺和市场规则,并取得甲方的认可和信任。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钻井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大力实施水平井钻井技术和工艺,完善基层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运行制度,实施全新的管理模式,让‘铁人钻井队’的旗帜在异国他乡高高飘扬。”

  同在大庆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何登龙,是个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普通石油工人,如今不仅是中国石油集团首批技能专家、大庆新时期的“五面红旗”之一,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的经历,用“勇攀新高”四个字形容,再恰当不过。他在一线工作30多年,先后经历作业工、采油工、测试工等10多个岗位,从一名普通的徒工成长为大庆油田的高级工人技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和质量监督员。他撰写的单井分析报告曾被大庆石油管理局评为50例典范之一;他先后提出280多条合理化建议,实施7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生产难题,累计创效1200多万元,有的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何登龙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实践专家,在理论上同样堪称“学者型工人”。他编写或参与编写的理论著作超过140万字。他参与编写的集团公司《抽油机安装工》、《采油工》、《注水泵工》及几本理论试题集已经成为职工技能鉴定教材。

  他还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建立技术教育题库、员工自考等栏目,有效开展员工网络教学、培训工作,效果非常好,累计培训各类员工5000多人次,带出了一批像他一样吃苦、能干、奋战在一线的“何登龙”。

  像李新民、何登龙一样吃苦能干、无私奉献的还有朱爱军——这个工作在海外生产一线已7年的长庆石油人,在中油阿克纠宾油气公司油田现场担任作业组组长,从事最基层的工作。

  他可以连续几个月工作在井上,有时为处理一个技术难题,几天几夜难得合眼;面对世界级技术难题,面对前苏联人钻井42口、报废40口的“硬骨头”,他能打出中国石油在海外的高产功勋井;他把一个已经开发20多年的“鸡肋”油区,变成一个小而肥的油田。

  二

  在10位标兵中,有3位是女性。她们是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某采油站站长束滨霞、长庆石油勘探局某女子焊工班班长刘玲玲、重庆销售公司某加油站经理陈鸣红。

  束滨霞被人称为“油井华佗”。她的采油站管理“六法”,为油田累计增产原油80多万吨,降本增效近1亿元。近5年,她运用“油井管理分类法”和“设备维护精细法”,使含蜡高、出砂严重的9口油井累计挖潜增油7000余吨,降本增效500多万元,自然递减率大幅下降。

  在束滨霞的履历表上,同样记载着一连串的数字:先后带出全国技术能手、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赵奇峰等30多名“知识技能型”徒弟。她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学习30多本相关理论书籍,写下20多万字的各类学习笔记,收集5万多组油井对比参数,绘制500多张井站工艺流程图和井身结构图。

  束滨霞爱站如家,无私奉献,把全部精力和情感倾注在井站上。组织上多次安排她到干部岗位工作,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把家里的盆景搬到站上,自费买来石英钟和技术书;为员工缝补、清洗工服,主动修理自行车,自掏腰包买来各种配件;用于看望有病住院员工和资助贫困大学生等累计款项达3万多元。她用真情和真诚,带出一支凝聚和谐、追求卓越的创新团队。

  另一位石油姐妹刘玲玲,也有一连串的数字成绩:参加工作13年来,攻克技术难题26个,焊接千立方米以上大罐10具,完成大小焊口4.5万多个,创产值5800多万元、利润600余万元。

  刘玲玲刚参加工作时,每天早上提前1个小时到工区,学习理论知识,练习焊接技巧;中午休息和晚上收工后,她还经常蹲在工房边焊边琢磨技巧。电焊作业因野外条件限制,经常会用绳子吊在空中焊,匍匐在狭小的地窝里焊,趴在冬日冰冷的地下焊,刘玲玲坚持下来了,没有丝毫懈怠。就这样,刘玲玲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取得《氩弧焊手工操作证》、《特殊钢焊接证》、德国DVS焊工证等资质证书,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身为女子焊工班班长,刘玲玲经常鼓励姐妹,将她所学全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成员,有力地推动了女子焊工班的全面发展。7年来,她带领女子焊工班先后参与大小施工40余个,其中,由她们独立完成的好几项工程被评为省优、国优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3位女标兵中,陈鸣红年龄最小,但名气和贡献一点儿都不小。她所在的重庆销售人和加油站,因为她而更加有名气、更加聚人气。她的许多服务理念在中国石油销售系统广泛推广。

  当谈到参加集团公司2007年领导干部会议的感受时,陈鸣红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她说,去了大庆,更加懂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精神的激励下,她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和辛劳,与同事一起,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特别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大家。始终保持加油站员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是陈鸣红内心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她始终没有停歇。

  三

  说起王海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王海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海班组”,成了中国石油工业为时代奉献的一个符号,成了国有企业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

  这个“像铁人那样奉献”的新时代铁人,这个喊出“一岗精、两岗通、三岗清,百年企业靠我兴”的基层员工,这个“像寻宝一样钻研业务”的普通石油工人,这个“像带兵一样自律”、敢于首先喊出“向我看齐”的兵头将尾,这个带出了“像亲情那样和谐”班组的领头人,他的事迹和奉献让人钦佩。

  王海从不忌讳别人说他当初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为鼓励年轻员工多学习、早成才,尽快胜任岗位职责,他经常拿自己这点“开刀”,对班里成员说:“我一个初中生能学会的东西,你们也一定能学会。”他总是吃苦学习在先,严格要求班组成员在后;总是自己带头掌握,然后要求班组成员掌握。为保证班里每名成员都能够过技术关,他组织全班员工进行工艺流程、操作控制和事故预案“三关”考核,对未通过考核的人员再进行严格培训,保证全班员工都达到高水平。

  参加工作28年来,王海从未无故迟到早退过,甚至上班时连一个盹也没打过,也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假。在他的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下,他所带领的班组创造了良好的安全业绩。

  另一个同样是“兵头将尾”的标兵个人——大连石化某催化班班长荣征,也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却成长为大连石化名列前茅的“技能状元”、专家级工人。作为亚洲最大重油催化装置的一班之长,他一有时间就往装置里跑,查管线、查流程,多次放弃休息时间“泡”在现场。靠着眼勤、嘴勤、手勤,很快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催化装置多个岗位的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技能。在装置年检期间,他有时在现场一待就是七八天,有时连续几个晚上基本上不能合眼。

  荣征技术过硬,遇到事情能沉着指挥,在关键时刻,他总是能化险为夷。2003年的一天,当时装置正处于磨合期,车间出现事故。他立即赶到现场。在事故处理期间,他及时觉察到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险情,果断作出处理,为公司挽回无法估量的损失。

  本次获得集团公司十大标兵个人的有3位来自石化系统,“从农民工到全国技术能手”的徐龙杰是其中之一。他是吉林石化某焊接班工程师,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凭借自身的勤学苦练,从一名普通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专家,先后破格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公司还专门保送他上大学深造,成为吉林石化农民工上大学的第一人。他先后十多次参加各种层次的焊工技能比赛,多次取得佳绩。他不仅自己成才,还主动承担起焊工培训工作,几年来先后培养出200多名合格焊工。

  在集团公司十大标兵个人中,作为西气东输新疆管理处某压气站站长的韩建强,是惟一来自管道系统的代表。在自然条件格外艰苦的新疆茫茫戈壁滩无人区,在国家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的万里管线上,经常出现韩建强的身影。他与同事一起,默默地坚守在基层管理线上,扎根边疆,以站为家,无私奉献,为确保国家能源大动脉的安全高效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这十大标兵个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这就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大字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