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院士与中央媒体记者畅谈事业人生

   2005-09-07 石化石化

1278

核心提示:2005年09月05日 中国石油报 几天来,说不尽的侯祥麟成为中央媒体采访团记者谈话的主题。能与侯老见面,聆听他的教诲,更是20多位记者的
2005年09月05日 中国石油报
         几天来,“说不尽的侯祥麟”成为中央媒体采访团记者谈话的主题。能与侯老见面,聆听他的教诲,更是20多位记者的共同心声。8月28日16时,侯老带着慈祥的微笑走进中国石化管理干部学院二楼会议室。这里在举行“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宣传采访会”。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精神矍铄的老科学家,敬佩的目光投向这位科技界的楷模。
         这天,侯老穿着他最喜爱的白色衬衫,衣服熨烫得十分平整,银白色的头发映衬着他坚毅沉稳的面庞。他向一次又一次鼓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亲切招手,向媒体记者微微点头示意。在主席台坐稳后,女儿侯珉贴近他的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侯老点了点头。当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宣传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领导小组组长杜祥琬,主持介绍到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的常青时说,祝愿侯老也永远常青,侯老会心地笑了。
         这是一张多么熟悉的面孔,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人,中央媒体记者不管是不是摄影记者,都************地举起了相机。侯老轻轻地清了一下嗓子,说话的语调抑扬顿挫。听着他那富有磁性并且非常清晰的声音,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我是个很平凡的人。”侯老以这样的话说了开场白:“我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很平凡,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没有充满传奇的色彩,我是在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我没有什么可以宣传的。” 会场一片宁静。侯老环视一下会场说:“各位媒体记者都很辛苦,这个星期,举行了几次座谈会,对我也有所了解。大家已经看到一本书叫《我与石油有缘》,这本书基本说清了我的人生。但现在我看出了两处误记,是我记错了。”侯老这样的真切表白,让在场的记者深受感动。一位记者小声说,这才是大科学家的品格和精神,凡事都那么求真务实。
       侯老说,他的一生完成了几个心愿。一是1938年入党。他一直在寻找党组织,找到了,入了党,实现了这个愿望。从此,他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二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抗日救国是他多年的心愿。三是在1949年,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解放出来,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科技人员从此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四是1963年,中国的石油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那年的人代会上,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侯老最大的心愿。 侯老扶了扶眼镜,继续说,我们搞工业,许多探索是过去世界上没有过的。1978年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也借着东风,开始了创新的历程。侯老说,他最关心的事还是石油。虽然上世纪60年代石油产品能自给了,但是现在石油的消费增长太快了,我国的原油从出口变成了进口。总的看,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不是你想找就能找到的,关键看技术水平达到了没有。现在汽车发展的速度惊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还要发展,世界各国都是这样做的。原来我们有2000多万辆汽车,现在超过了1亿辆。预计未来原油的消耗,汽车占的比重最大。“关键是汽车的油料怎么解决,我着急的就是这个。”侯老的语气变得很重。他说,从国际形势看,进口原油还不是容易的事,有政治的因素在里边。原油进口是可以的,但量大了就不可以了,一定要寻找替代能源。解决今后石油产品供应问题,除了提高用油的效率、节约用油以外,还要发展电力公共交通,还要进行科技创新,石油的科技创新是关键。我93岁了,希望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要用科技创新保证国家的石油供应。 科学时报记者易蓉蓉问侯老,能不能谈一谈石油行业节能的话题。侯老说,节能是国家的重要国策,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包括节电、节水、节材、节地等,节能是全社会的任务。从石油角度来看,原油的生产要节能,油田自用油不少,油田如何节约?运输上如何节约?加工工业如何节约?在这些环节上,我国的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比较落后。从炼油角度看,节能说了许多年,我们的炼油厂曾大大地降低了能耗,降低到了30%到40%。但是,我国许多石化装置是国外引进来的,国外同样的装置,能耗比我们低,说明节能是有很大潜力的。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消费。我国石油消费有很大的潜力,我们的汽车每百公里油耗量比国外高。发展大排量汽车油耗高,我们有攀比的心理。西方国家重视对汽车耗油量的控制,落后的高耗油的汽车应该淘汰掉。所以说,节约是有潜力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锐所提出的有关关心青年人问题时,侯老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成就,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现在有的地方,人们都向钱看,这对作科学家来说是不利的。搞市场化、商品化,但是科学家不能商品化。搞科技,要看你追求什么,真正的快乐在创新和奉献中。侯老说,科学家是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就是要创新。不仅仅是要做论文,你的研究应该对人家有用,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为了名。科学研究要讲究勤奋,我说过8小时内是成不了科学家的。下了班就到卡拉OK厅去,是当不了科学家的。在探索未知领域时,难免会遇到失败,这需要执著追求的精神。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方向,就要执著地追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当然,青年人搞科研还要严谨、准确,要做到百分之百。科学家需要观察,大的发现都是从细微的、不同寻常的现象入手。
       侯老还回答了中央媒体记者关于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运用哲学思想思考等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锐问侯老,创办、主持基金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侯老说,第一个是为了科技馆和科学普及,重点是培养青少年。第二个是支持从事石油事业的人。前些年,搞石油的人、炼油的人不多,石油大学招生也不容易。为了鼓励优秀的人才搞石油,希望石油后继有人,就设立了个博士论文奖。第三个是李成智国际象棋基金。新加坡华人李成智对中国很友好,那一年,谢军在菲律宾获得了世界冠军,李先生很高兴,说中国应该好好发展国际象棋,捐了800多万元。不管是不是与石油有关,只要是对国家有利,我就感到高兴。 法制日报记者高红十请侯老谈一谈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课题。侯老情绪有些激动。他说,温家宝总理要求我们做一个矿产可持续发展总课题,说首先要听油气发展的战略研究情况。总课题两年完成,油气资源课题一年完成。温总理到我家来,请我主持这个课题研究。当时我认为,这一课题不但是总理的要求,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课题。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盛若蔚关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问题时,侯老言简意赅:我在大学时听过张东荪的哲学课程,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著作,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他说,今后还要继续学习。
         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经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这是侯老人生的座右铭。当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声请侯老说说保持长寿的秘诀时,全场爆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这一提问问出了所有媒体记者的心里话。侯老幽默地说:“我才93岁,不算长寿。”会场响起了一片掌声。侯老说:“我的心胸开阔,没有不高兴的时候,从不斤斤计较,干工作是高兴的事。我吃东西不太讲究,有人好吃的大吃、多吃,我不是这样的。我大哥是搞营养学的,他说吃东西不要偏食。我认为,人活着要处理好两件事:一个是脑力劳动,一个是体力劳动,两者我都做一点。”(陈金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