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重化工业迅速崛起

   2006-09-19

105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月至8月,惠州全市电子行业实现增加值132.64亿元,增长17.2%;而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增长2.1倍。重化工业在惠州迅速崛起。
    据惠州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主要是“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联合化工厂投产带来的效应,这一效应促使今年前8月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4倍 ,远远高于全市其他县(区)的增幅,进入了历史上最高的增长时期。
    石化产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惠州轻重工业结构的质变,表明了惠州谋求产业转型,优化经济结构的成效凸显。今年上半年,惠州轻重工业比重由去年的52:48调整到46:54,实现了重工业首次超过轻工业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惠州市的工业逐步趋向适度重型化,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确立“工业立市”战略,电子工业发展迅猛,由传统的农业地区一跃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然而,工业偏轻型的单一结构,给惠州市产业升级带来隐忧。
    近几年,惠州市迅速发展石化工业、汽车配件等新兴重化工业,尤其是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带动下,大亚湾石化区目前已完成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项目总投资额接近900亿元,一个世界级石化区的雏形已初步显现。随着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2008年投产,大亚湾石化区炼化结合、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将最终变成现实。由此,惠州工业由偏轻型向适度重型化转变,对广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着积极而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重工业发展蕴涵着很大成分的技术投入,这有别于单纯的资金投入。工业重型化程度越高,标志着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越高,也就代表着工业竞争力越强。据惠州市统计局专业人士分析,一直以来,惠州和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都偏重于电子信息产业等偏轻型工业,呈现产业同质化特点。如今,惠州的工业格局调整将直接导致区域工业格局升级,惠州的工业逐步由偏轻型趋向适度重型化,将会与深圳、东莞等城市形成产业互补,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规避同质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地区之间的多赢格局。由于“中海壳牌”等重化工项目的产能尚未达到高峰期,因此要真正实现区域之间的产业互补,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期。惠州的工业适度重型化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强、深化,以惠州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将会日渐成形。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