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炼化产能整合多题待解

   2019-03-06 中国能源报

81

核心提示:原本计划通过整合省内分散产能实现聚指成拳、高质量发展,但积极进取、目标宏大的整合规划出台4个月来,我
    原本计划通过整合省内分散产能实现“聚指成拳”、高质量发展,但“积极进取、目标宏大”的整合规划出台4个月来,我国炼化第一大省山东并未听到规划落地的声响。       “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这是山东省于2018年10月底印发的《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专门针对地炼行业转型升级提出的目标。       但《通知》发布至今,山东省尚未出台明确的可操作细则,加之此前由东明石化牵头联合山东16家地炼企业注册成立一年半之久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迄今未见实质进展的前车之鉴,山东省的整合转移方案引来业内不少质疑之声:“只是一种说辞”“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并不能解决目前制约地炼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炼化第一大省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山东炼化行业在我国长时间占据“一哥”地位。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1亿吨/年,占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28%。其中,地方炼油产能1.3亿吨/年,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但山东多数炼化相关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2018年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下称《规划》)显示,该省“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随着近年来环保形势趋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基于此,近两年,山东省密集提出了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顶层设想,明确要“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到2022年,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       随后在2018年6月山东省发改委召开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推介暨金融支持对接会上,山东省确定了总投资1.8万亿元的第一批优选项目450个,其中包括高端化工项目35个。       与上述实施规划一脉相承,根据《通知》,山东省推进地炼整合转移的宗旨是“地炼行业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规模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产业链,实现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的转变,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整合之后,山东省将实现炼油与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生产的平衡发展。其中,根据《规划》,山东炼化行业成品油(汽煤柴)的产出率将降至40%左右,而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占比达到35%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在一体化大炼化项目全国性多点开花的浪潮推动下,山东省也提出了建设2000万吨及以上国际领先水平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设想,以适应该省化工产业高端发展的需要。此举已获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积极响应。       据悉,东营市政府拟在东营河口区建设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配套200万吨/年芳烃装置;前不久烟台政府也表示争取龙口万华裕龙炼化一体化新材料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该项目或包含2000万吨—4000万吨/年的产能。另据市场消息,中国能源工程集团规划在东营市广饶县建设的中能产业园也包含1500万吨/年炼油产能,岚桥集团也有1500万吨/年的大炼化规划。       八成地炼企业将被整合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山东整合思路符合当前大势。       “山东地炼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低水平落后产能,整合一方面可以兼顾满足绿色、环保的转型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炼油产能整体过剩,地炼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以及市场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非常重要,这二者在整合过程中都可以兼顾到。”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记者说。       但专家同时指出,“整合并非易事”。       有受访人士更是直言:“山东省政府提出这样的地炼整合目标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难度之大不可想象。”       对于地方炼厂相对落后的产能,此前全国各省区市官方公开口径均为淘汰一次加工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下装置,而山东整合方案将地炼生存门槛大幅提升至300万吨/年。同时,对于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500万吨/年的地炼仍将继续分批整合。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东地炼“入门级别”将在500万吨/年。
      金联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维持正常或间歇生产(剔除长期无效产能)的山东地炼有51家左右,其中,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年以下炼厂占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年以上的地炼仅占20%左右。也就是说,按照山东省政府现有规划,未来3年—6年有近80%的现存山东地炼将被整合转移,地炼数量将大幅减少,现有总产能也将压减30%左右。       “目前山东只有六七家地炼企业产能超过500万吨,整合转移后意味着原有地炼企业几乎就没了。那么,在此过程中大量、价值数十亿的原有固定资产怎么处理,民营企业和银行的损失谁来补偿,钱从哪里来?不仅如此,现有大量就业岗位、各炼厂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协调等均将是棘手问题。”金联创副总裁、石油经济首席研究员钟健对记者说。       产能整合并未触及行业根本问题       当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伴随着国内大型炼化项目竞相上马、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不断下滑、油品供应过剩日益加剧,以及环保政策、成品油市场管理日渐趋严,经历了短暂轻松赢利时代之后的地炼企业开始陷入新的发展困境。       山东省政府选择此时整合地炼产能,能否力挽狂澜,带领山东炼化行业走出“低谷”,面对即将来临的大整合,地炼企业又将做何应对?面对记者的问题,该省数位企业人士均缄口不言。       “一味‘去产能’并非地炼唯一出路。事实上,山东炼化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在需求侧,并不在供应侧。而山东省政府提出的地炼整合目标仅注重供应侧,并不是最优选择。”钟健指出。       钟健认为,当前地炼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下游销售渠道,无法像“两桶油”那样在炼厂批发与成品油零售环节之间合理分配利润,只能通过偷税漏税,压低出厂价获取客户。“这才是全国低价油、无票油市场的根源。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国内税收管理进一步趋严,如果缺乏下游销售渠道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地炼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为此,钟健建议,山东政府推进地炼整合要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设计,首先应扶持地炼企业与广大民营加油站市场开展产销一体化的联合,打通正规销售渠道,获得合理的批零利润。       “应将地炼的产能问题放到重塑地炼产业格局,统筹协调石油央企与民企在国内外市场分工的层面去考虑,必要时国家政策应该出手。只有放眼全球,通过协调石油央企与民企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合理分工,通过市场竞合进行有序重组,才能解决我国的炼化产能过大问题。从我国的石油战略安全角度考虑,只有我国成为一个对全球市场有影响的成品油生产与出口大国,在全球石油产业链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时,才能有效维护我国原油进口大国与消费大国的利益。从这个层面讲,我国的炼油产能并不存在过剩问题。”钟健说。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