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霞:地层“摄影师”

   2011-05-17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170

  今年4月底,罗晓霞负责的两个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项目就要提交了,目前正进行项目的收尾工作。

  叠前深度偏移是物探资料处理的一项技术。有专家形象地说,如果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勘察地层的“数码相机”,那么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就是为它装上“变焦镜片”。通过聚焦,使技术人员能更清楚地看清地下岩层结构,优选出勘探目标。

  东方物探研究院处理中心区域责任工程师罗晓霞正是这样一位聚焦地下岩层结构的“摄影师”。三十岁刚出头的她,曾获东方物探研究院“科技兴院功臣特别贡献奖”。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东方物探研究院处理中心近几年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国际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主导技术。罗晓霞成为研究院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重点培养对象。

  2009年,罗晓霞承担了第一个叠前深度偏移项目。她刚休完产假就接手“柴达木盆地柴西南昆北断阶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项目”。项目进行到最后阶段,在进行项目质量控制时,发现剖面的联络测线方向构造形态有些扭曲,速度场存在一些问题。项目验收在即,时间紧迫。对于第一次接触叠前深度偏移项目的罗晓霞而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翻阅资料,查看英文帮助手册,展开实验,但是项目还在原地踏步。怎么办?不能退缩,只能坚持。在同事的帮助下,经过反复推敲,她终于找到攻关方案,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项目。

  罗晓霞是一个喜欢思考、分析、研究的人。

  不同的叠前深度偏移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罗晓霞通过不断翻阅大量资料,对比不同剖面,根据不同区块特点,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担任“柴达木盆地柴西南昆北断阶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项目”项目长时,那个地区属于山前复杂构造带。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创新性地利用井资料约束层速度模型,效果显著,近20口井提供的井震误差在20米以内,为柴达木盆地柴西南昆北断阶带整体落实亿吨级储量,提供了优质的深度偏移资料。

  2010年,她承担了“哈拉哈塘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项目”。新垦哈六区块的特点是火成岩普遍发育,横向变化剧烈,对成像精度的影响很大。

  面对这个难度较大的项目,罗晓霞开始钻研。她的大脑像是高速运转的机器,有时连走路、吃饭都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她的带领下,项目组最终拿出了五套方案,创造性地应用火成岩顶底精细描述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多项技术,较好地消除了火成岩对下覆地层构造形态及碳酸盐岩缝洞成像精度的影响。

  一花独放不是春。罗晓霞积极推广深度偏移技术,先后培养了多名叠前深度偏移专业技术人才。

  每当徒弟遇到困惑时,罗晓霞就鼓励他们:“学习深度偏移技术就像‘凤凰涅槃’,会有一个时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拔云见日。”现在,她带过的多名徒弟已成为技术骨干,成为可独立承担叠前深度偏移项目的项目长。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