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耀辉与他的红色收藏

   2011-05-17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19

核心提示: 55岁的平耀辉,1975年参加工作,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大港

     55岁的平耀辉,1975年参加工作,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大港油田井下公司的一名管理干部。2001年,他离开井下公司,在油区创业开办照相馆。说起他剪贴报纸特别是收藏红色史料的故事,已经有20年历史了……

  工作室里,平耀辉展示自己的部分收藏。
  作报告的时候,平耀辉不忘展示自己的红色收藏。
  平耀辉在整理自己的红色资料。
  平耀辉给学校作报告,学生对他的红色收藏惊叹不已。

  春日的阳光温暖地落在大港油田幸福商贸区。街角一隅,和商贸区同名的幸福照相馆,门庭热闹。

  照相馆门脸不大,临窗的广告牌上标示着业务范围——主营照相和冲卷,兼营打字、复印和传真。

  照相馆内,杂而乱。一个玻璃柜台将一间屋子分为里外两部分。四处可见照片,桌上放着、墙上挂着、地上散着。

  偶尔光临几个顾客,说明这里的生意尚属“凑合”。毕竟这是个小社区。

  老板平耀辉,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柜台前,支应生意。贴着裁剪台,对齐,按刀,三个动作一气呵成。裁出来的照片,齐刷整齐,长方形,犹如量过一样。这是他的手艺,顾客放心。

  平耀辉,面白,微胖,50来岁,中等身材。他嘴角挂笑,笑容谦和,眼光含蕴,仿佛要收纳、甄选一切过目之物。

  他的目光不差,看东西很准。老朋友说,他适合玩收藏。

  而他也没有亏待这双眼睛。上个世纪90年代涉足收藏,迄今已有20万张资料,分类制作130卷,每卷长30多米,宽40厘米,连起来可绕故宫护城河一圈有余。不敢说件件是精品,却是个个有“红色”价值。他收藏的毛主席肖像1.6万张,利用冲洗照片优势翻拍和洗印1614名共和国将官照片,并从中获取大量党史故事,“这或是全国首创吧”。

  收藏

  他发现了剪贴和收藏党史资料的价值所在——了解历史,还原历史。

  看报和照相,是平耀辉的两大乐趣。消遣同时也在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的奇闻轶事和重大新闻等,他总是把有关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制作成册。

  2000年,平耀辉在剪报时看到一则故事: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后,为改善中苏关系,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节大会,遭到马利诺夫斯基等人挑衅。周恩来总理坚决维护国家尊严。为此,在周恩来总理回国时,毛泽东主席破例亲自到机场迎接。这不就是曾经挂在千家万户的那幅年画吗?

  这个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了平耀辉,也感动了这名老党员。他发现了剪贴和收藏党史资料的价值所在——了解历史,还原历史。

  平耀辉一边把已经剪贴和收集的党史资料重新整理分类,一边潜心收集更多更悠久更重大的党史资料。从毛泽东家谱到共和国将帅谱,从陕北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报道,从沈阳军区奖状到天津军管会文件,从英模王进喜到共和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从中美建交联合声明到香港回归祖国,从东方红卫星升天到嫦娥二号奔月……伟人毛泽东、红报档案、长征万里图卷、解放战争解放军军事布置图卷、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只要是反映党的历史的重要资料,他一个也不放过。

  平耀辉搞收藏有三个“撒手锏”:一是到亲朋好友家里和办公室翻箱倒柜,二是到旧书旧报市场“淘宝”,三是结交收废品的“哥们儿”。

  2009年5月1日,平耀辉来回坐了三四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从天津老城区背回20多公斤废旧报纸,累得筋疲力尽不说,把报纸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资料。正在叹息之时,报纸堆中“宪法”两个字让他精神一振。这不是他魂牵梦绕的中国第一部《宪法》出台时的报道吗,还有原文。他如获至宝,疲惫顿消。

  平耀辉痴迷红色资料收藏的故事在大港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2010年10月11日,平耀辉在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社区讲完党史课后,河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祖康亲自题字“红色收藏家”。从此,“红色收藏家”平耀辉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照相馆也被大家称为“红色文化馆”。

  传播

  平老师,看完你收藏的红色文化,我很震惊。你在做着收藏的同时,正在发扬着耀辉精神。

   平耀辉收藏红色资料,故事远播四方。企业、部队、学校……纷纷邀请他去讲座。只要接到邀请,他来者不拒。

  给党员干部讲课,平耀辉为讲好毛泽东思想,把1921年党的一大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中党的领导人照片和历史事件整理排序,图文并茂讲解历次党代会的故事背景。

  给部队官兵讲课,平耀辉就多讲点儿军队建设的历史,多讲些长征的故事,激励官兵发扬传统,忠于党,忠于人民。

  给学校师生讲课,平耀辉就多讲点儿过去国家落后遭受欺辱的故事,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给油田员工讲课,平耀辉就多讲点儿铁人王进喜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示毛主席接见铁人的照片,传播铁人精神。

  10多年来,究竟讲了多少堂课,办了多少次展览、接待了多少参观者,平耀辉没有登记过,更没有统计过,也没法统计清楚。他所想的就是把自己挖掘出的红色文化与大家分享,把对党的热爱向大家倾诉。

  在天津市大港区中塘村举办红色记忆展时,全村100多名党员观看展出。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说,平老师的红色记忆展使我忘记的文革年画又回忆起来了,平老师的收藏真是一个奇迹。在建党89周年之际,在油田测井公司讲大课,1个半小时的党课,200多名党员全神聆听,会场鸦雀无声。党员李亚双说,平老师的藏品太精彩了,一个半小时的党课没有听够。在天津市河北区某社区的党课上,他的讲解同样震撼在场党员。多年来,平耀辉收藏党史和国史,为很多党支部无私奉献上党课,有些党支部还多次邀请。他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几十年,通过收藏,自己学习并积累了丰富的党史知识,把它传授给年轻党员,使他们增长党的知识,是一项爱国教育。听者高兴,自己快乐。

  采访过他的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评价他:“平老师,看完你收藏的红色文化,我很震惊。你在做着收藏的同时,正在发扬着耀辉精神。”

  出去作报告,平耀辉总是随身带着几个大旅行箱,盛满卷册后每个重达30多公斤。为不给邀请单位添麻烦,他常常自己克服运输问题。路途近的,自己骑摩托车;路途远的,就乘坐公交车,从无怨言。

  印象平耀辉

  看人如看山,看懂他,必须览貌阅里。

  刚见到平耀辉,第一个感觉就是人如其“姓”——平,普通平常。一米六几,面皮白净,说话慢声细语。如果坐在人堆里,根本看不出他。

  两个小时过去后,我有了第二感觉,人如其“名”——耀辉,光辉耀目。

  坐着说他的故事。言谈平淡,话语平白,但娓娓道来中,隐隐透着一股执著。老平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收集历史资料30年,各种资料20多万张。老平将收集来的资料分类、装裱、集纳、成册,摞起来有两层楼高。没有执著,老平肯定坚持不下来。

  打开工作室,双手捧过一摞装帧好的资料,老平是半蹲下去的,手指细细地抚着书页。恍如爱抚朝夕相处的“恋人”。那股温柔劲儿,不是用心是做不到的。而从蒙尘的垃圾堆里“追求”这20万张资料,与之“恋爱”,不用心、不细心,恐怕很难做到。

  老平是个散淡的人,没有接受采访的“热情”,采访中经常被来照相馆的顾客打断。问起他这么多年收集党史资料的花费,他也是用“没花几个钱”搪塞。“就是爱好”是老平对我探究他动机的回答。 “打麻将也是玩,我收集也是玩,我就好这个!”这是老平对自己坚持收集党史资料的解释。

  如是山,我想老平应是一座峰峦藏内里的远山,远观则平,近探则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