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上探索者——记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华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高级技师李济昌

   2011-05-13 石油石油

227

  6月15日,由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华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油建分公司高级钳工技师李济昌作为主研人研制的CYW-914型冷弯管机运往中国第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这是这个公司冷弯管机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冶金领域。

  在长距离管道铺设中,有时遇到复杂地形地貌,管线走向需要小角度改变,以便顺着地势铺设。冷弯管机就是在未加热情况下,使管道产生合理弯曲度的机械设备。今年52岁的李济昌,就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YW-72型垂直液压冷弯管机的主研人之一。

  自2000年第一台冷弯管机问世以来,李济昌凭着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先后主研和参与研制7个型号的大、中、小型冷弯管机,并参与大口径液压水平穿越机、坡口机、吊管机等12个科研项目的开发研制,2项通过部级验收,3项获局级奖。他本人也获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先进个人,华北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参与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弯管机子课题)”项目获集团公司特等奖。

  目前,垂直液压冷弯管机产品已形成CYW-508、762、914、1016、1219、1422、1422(加强型)系列,弯制范围从直径168毫米到1422毫米,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8年来,公司共生产冷弯机47台,销售40台,生产配胎90多套,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为我国长输管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而且出口缅甸,应用于阿尔及利亚、印度工程项目,受到广泛好评。

  敢为人先,填补国内空白

  2000年初,华北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标国家重点工程——涩宁兰工程。当时在机修厂从事技术工作的李济昌,大胆提出自行研制垂直液压冷弯管机的建议,经领导研究和专家论证后立项,李济昌成为主研人之一。

  此时,距离涩宁兰工程开工仅有2个多月时间了。对于既没有弯管机生产、使用经验,更没有设计制造大型施工机具经验的机修厂来说,任务可谓异常艰巨。

  为少走弯路,当务之急是尽快找一台样机。几经周折,他们得知管道局二公司有一台上世纪70年代进口,早已报废的冷弯管机。可当他们满心欢喜到达现场后,对方语气却十分冷淡:“你们随便看看吧,以前比你们实力强的企业也来过,后来都没动静了。”

  说者无心,李济昌却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难关,为公司争口气!

  从管道局回来后,他组织技术人员,查资料,做实验,分析计算,全力攻关。冷弯管机设计是第一道难关,300多张图纸,全部手工制图,3名设计人员,只有半个月时间。那些天,他们干脆吃住在厂里,实在困得不行,就把椅子并一块儿,打个盹。为防止图纸出错,每张图纸李济昌都要亲自审核过目。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李济昌带领大家如期完成了冷弯管机整机和零部件设计任务。为尽快制造出合格设备,李济昌把战场从办公室搬到生产车间,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盯在现场,为赶制一个零部件,常常通宵达旦。

  2000年5月4日,在李济昌的人生履历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CYW-762型垂直液压冷弯管机研制成功。来不及品尝成功的喜悦,李济昌又带上设备赶赴涩宁兰工地。直径660毫米、厚10.3毫米的冷弯管机弯制准确,经朗威监理公司检验,冷弯管合格率100%。李济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全面开工,李济昌又受命牵头研制CYW-1219型大口径冷弯管机。他带领大伙再接再厉,如期完成设计总图,并细化、拆图。

  2001年9月28日,国内第一台1219型弯管机顺利通过由集团公司组织的鉴定,填补了我国在这一设备制造领域的空白。在西气东输战场与洋设备同台较量中,这种冷弯管机不仅加工压力好,而且保持零故障,令外国专家刮目相看。

  迎难而上,攻克技术难关

  近几年,随着国内管道建设大规模上马,冷弯管机需求骤增。定制914、762、508等不同型号冷弯管机,要求配套生产16个不同管径规格胎具的电话此起彼落,还有的提出对材质X70、壁厚5.6—26毫米的钢管实施冷弯。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机遇和效益。而对于李济昌来说,却是新的挑战和考验。研制不同型号冷弯管机,弯制不同壁厚钢管,成为摆在李济昌面前的新难题。

  李济昌带领的科研团队全力以赴,由他主持研发的各种型号冷弯管机源源不断地从图纸走上生产线,又源源不断地送往国内外各个管道施工现场,只需更换弯管压模套件和相应内胎,就可对弯管机适应范围内各种尺寸管道实施弯管作业,以优质、实用、高效被业内广泛认可。

  难关无处不在,考验接踵而至。去年4月,公司原出售给管道局的3台CYW-1422型弯管机在印度项目工地出现弯管不畅状况。这可是大型弯管机首次走出国门,刚一得知消息,大家一时有些措手不及。

  所有的压力骤然集中在李济昌身上。同型号设备模拟试验,也出现相同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李济昌坐在电脑前苦苦沉思着。

  经过反复思考,李济昌判定:问题出在上胎曲线。经过一周加工后,重新上管试验,弧度在大口径钢管上明显可见,管壁上平滑无痕,李济昌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取得精确数据后,李济昌立即搭上去往印度项目施工现场的飞机。在现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不影响生产,他改变传统弯管工艺,先采用新式斜块缸动作,再实施提升缸动作工艺,不但顺利将设备调试成功,并且指导现场完成国外设备不能承担的厚管壁、高强度材质的钢管弯制任务,使CYW-1422型弯管机更加完善。在国际先进设备面前,又一次证明:“我们并不差!”

  尊重科学的态度,沉着冷静的风格,勇于质疑自己,超越自我的精神,使李济昌一次次实现跨越,一次次带给人们惊喜。

  如今,在继续作好冷弯管机研制开发的同时,李济昌又把目光投向施工急需的吊管机研制生产,由他主研的DYG—45T吊管机样机已经送到西气东输二线施工现场,即将通过技术鉴定。

  “人这辈子只要能为国家和企业做点实事,就是最大的光荣。”这就是他对事业、对生活最质朴、最真诚的理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