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助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2013-09-27 中国化工报黄永卓

184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作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部分,不久前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了包括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在内的五项倡议。


  那么,1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呈现出哪些新的亮点?石化企业在中国—东盟合作热点项目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还应加强哪些合作?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十载合作亮点频现


  为纪念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在不久前广西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同时举办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以及环保、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活动。作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活动,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呈现几大特点: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展位。


  一是与会领导人规格逐年提高。出席今年盛会的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有13位,部长级官员280人,其中东盟和国际组织的部长级贵宾达到121人。 


  二是拓展了合作领域、合作区域、带动功能,实现了经贸实效新的提升。在做好贸易投资、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上,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向互联互通、海上合作、产业园区合作、金融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进行拓展,为解决经贸合作中的配套服务问题,完善各领域合作机制,促进双方友好关系全面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得益于与东盟合作项目的拉动,广西百色市田东石化工业园建设不断提速。图为该园区一角。


  在拓展合作区域方面,今年博览会邀请了区域外国家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参加会议。比如,澳大利亚作为观察员国派出了高级别的商务代表团,日本、韩国、印度、新西兰等国家企业积极参会。境外采购团组人数比上届增长9.96%,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采购商也比往届多。

 
  三是带动了中国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与东盟的合作。中国内地37个团组参会,举办了面向东盟的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深圳市连续第五年包馆参展;香港汇丰银行、新华集团等一批香港企业参与了银企交流活动;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展示了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商机;台湾贸易中心以“电子精品”参加展会,受到了专业采购商的欢迎。 


  四是化工类参展企业充分体现高规格,突出了环保和高科技的特点。参展的农资产品均为环保绿色农药、高新技术肥料、优良种子等。

 

 

泰国整合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展示可降解塑料袋。


  这1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据记者了解,首届博览会进出口成交额仅为10.84亿美元;涉外投资合作项目129个,合同总额49.68亿美元。而在第十届博览会上,共签订国际合作项目73个,项目总投资额86亿美元;国内合作项目94个,项目总投资额681亿元。项目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国际投资合作项目涉及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林业及林产品加工、矿产开采及加工、化工、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单个国际项目平均投资规模接近1.2亿美元。其中,中国利用外资项目50个,签约总投资51.7亿美元。投资重点也从传统制造业及矿产开采加工转移到绿色科技创业园、生物科技、现代农业等领域。在国内合作项目中,包括石油化工在内的制造业共有50个项目,总金额251亿元,成为签约投资重点。


  环保项目成为热点


  记者了解到,国内外很多化工企业积极加入到中国—东盟合作中,很多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其中,高科技和环保项目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热点。比如,泰国整合科技公司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出了由泰国科技部研发的可降解塑料袋和酸奶杯。据介绍,这些可降解产品均是以橡胶废料为原料。整合科技公司希望该产品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进行推广循环利用。


  不仅是国外企业,国内化工企业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积极性也很高。

 

 

防城港码头待运东盟的化工品集装箱。


  广州和日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机械设备用油、防锈油等产品。该公司负责市场推广的沙广峰经理告诉记者,广西和不少东盟国家都有较多制糖企业,由于糖厂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许多设备需要进行很好的保养。但东盟许多国家处在高温潮湿地区,机械设备十分容易生锈,所以公司的产品很受欢迎。此外,该公司的产品可以进入制造业的润滑、清洗、防锈各个环节。特别是清洗剂不含金属盐,属于纯天然清洗产品,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因此,推广意义和市场潜力都十分巨大。“下一步,公司将努力把产品拓展到东盟各国。”沙广峰表示。


  广西黄苹果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推出的炭粉涂料膏产品备受青睐,也加大了在东盟各国推广力度。据该公司董事长黄尧谊介绍,炭粉涂料膏是一种天然产品,质量稳定、可快速清除异味、价位与传统涂料相当,且开盖后使用清水保质可达10~20年。黄尧谊表示,东盟国家具有市场和原料优势,可采取到东盟国家直接建厂等方式推广这一产品。


  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建材防水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秉承“信赖来自专业”的防水理念,把握中国—东盟合作的平台,致力把优越的产品质量和专业的防水服务推广到东盟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记者了解,科顺化工推出了威固929、好易涂906、APF-3000等一系列防水产品,解答客户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为其制定适合的防水方案,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受中外客户的一致好评,为今后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科顺化工还参与了越南家居建材采购商贸易配对会,面对面零距离与越南采购商沟通交流,争取进一步的合作。

 
  不仅是华南东盟周边各省份的企业在积极与东盟加强合作,北方的一些企业也积极参与,河北昊阳化工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家。该公司已是连续5年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正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据该集团负责广西及东盟市场工作的广西凯米克农业投资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勇介绍,昊阳化工集团在甘蔗种植区开展的专业统防统治服务工作以及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工作受到东盟国家的强烈关注。特别是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项目,主要是由生产或销售企业对用户的农药废包装进行有偿回收,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废包装丢弃后对环境的污染。基于该项目的优势,现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不少甘蔗种植户都使用昊阳化工的农药产品,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合作发展带来机遇


  10年来,通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平台,我国一些地区和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以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桥梁作用,新加坡正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又一个重点布局的国家。目前中国石化润滑油新加坡工厂已经竣工投产。记者了解到,作为炼化业务板块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是中国在新加坡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型企业,中国石化于2011年7月在新加坡西南部裕廊工业园区对主厂区进行了开工建设。经过2年建设,拥有年产能10万吨的润滑油项目正式投产。据介绍,该项目具有领先的润滑油脂生产装备和加工工艺,其中90%采用的是中国石化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总经理宋云昌表示,新加坡工厂全部生产润滑油脂高端产品,重点满足亚太地区客户对高档润滑油脂的需求。新加坡润滑油基地将打造国际润滑油行业的高标准样板,建设一个集技术和品牌输出为一体的全新平台,为国际客户提供优质的润滑产品和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加快中国石化润滑油的国际化步伐。


  此外,中国最大的化学品制造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从事原油和燃油的贸易活动。据了解,中国化工集团推广产品包括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等6个业务板块。目前,该集团拥有9家炼油厂,原油年加工能力高达2500万吨;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


  作为中国—东盟的“桥头堡”,广西的化工行业发展得益于中国—东盟合作平台。据了解,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带动下,广西北部湾的北海市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正朝着千亿元产业目标迈进。目前,北海辉煌化工填料、北海果香园、北海雨田科技、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等一批企业已在北海生根落户、蓬勃发展。

 
  而防城港市也是硕果累累。据了解,截至目前,防城港市共签约项目100多个,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超过1100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防城港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指出,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化等一批千亿元、百亿元产业正在加快建设,成为防城港下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防城港磷化工循环产业园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得益于这个平台,位于桂西北的革命老区百色市也喜获丰收。在不久前召开的展览会上,共有57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466.23亿元。其中,内资项目50个,总投资额416.54亿元;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额8.05亿美元。项目包括生态铝、锰深加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0多个产业。在举行的国际、国内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百色市签订项目12个,总投资额135.39亿元,在本市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签订项目41个,总投资额323.24亿元,自行签订项目4个,总投资额7.6亿元。这批项目的成功签约将为加快百色经济的转型调整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全球炼油产能格局面临调整 电动汽车将如何影响油轮行业?
登上石油界的珠峰,这群石油人凭什么? 中国海上首座智能油田:智能化焕发老油田绿色新活力
新型储能,大型“充电宝”怎么建?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2012年,我们一起走过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腐植酸肥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钛白企业面临“钛饥荒”
舌尖上的农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