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孙波倾尽30多年的心血,奉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位有大智慧的领导,更是一个注重细节、小处着眼的企业管理者。
时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副总经理的王绍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10月,刚到加拉加斯驻地的孙波,希望到周围的国际大公司看看管理工作,邀他一同前往。“乘车去哈里伯顿公司的仓库参观时,孙波迟系了安全带,美国司机立即提醒他。他连声道歉。”王绍贤说。孙波回到驻地觉得非常“丢人”,经理都不及时系安全带,可想其他员工。后来他把这段“丢人”的经历讲给大家,以此来学习HSE的管理理念。
“多倾听、多看才能深入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使公司在海外的利益最大化。为了让外籍员工明白这个道理,孙波专门将外籍骨干员工召集起来,用英文给他们讲解。”王绍贤说。
刚到委内瑞拉的孙波除了倾听、观察外,许多合同内容他要逐字解读研判。
“在委内瑞拉,为给井队供水,需要租用罐车。合同规定,按照里程和时间计算运费。孙总让我跟车,了解时速多少,每天跑多少公里。”时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卡拉高莱斯油田钻井监督的张洪良回忆说。通过跟车观察,张洪良发现虚报、漏报的比比皆是。之后,中方修改了合同,按照每个井队、井站接收的实际水量计算运费,费用直线下降。
小处抠成本出名,大处管理更出色。时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总经理的王明才记得,孙波刚来公司就开始研究厚厚的合同,与我方利益或对方利益相关的事项他都非常清楚。比如交油时的含水量,根据含水比例把我们应得的利益争回来。为了国家、公司的利益,孙波需要从多方面调研和了解情况,事无巨细。
“一般常规采油使用的是气泵。孙波经过分析后,提出有的地方可以用电泵,有的时候可以用油套管。已经被国外公司宣判‘死亡’的卡拉高莱斯油田之所以能上产,关键就是全面分析后科学的研判。”王明才说。孙波通过解决小问题带来了油田的大变化。
孙波到委内瑞拉,正好赶上卡拉高莱斯油田外籍工人罢工。王绍贤说:“当地工会的势力非常大,把油田办公室用轮胎围起来点上火,不让人出来。”孙波亲自到现场与工会谈,如实说明了工程规模,需要招多少人,做了哪些帮助当地发展的工作,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为进一步消除隔阂,孙波利用外媒来宣传公司。“不能让别人猜我们怎样做,应该通过媒体主动告知。”孙波这样要求负责与媒体接触的同志。后来中委公司在当地报纸上发表长篇文章,详细介绍公司通过招标开发卡拉高莱斯油田,为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委内瑞拉人民所做的贡献。通过主动沟通,用事实说话,中委公司逐渐被当地百姓认可和接受,与周围社区的关系逐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