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能人才走上“星光大道”

   2012-10-10 中国化工报胡元珏

208

  “我参加过两届大赛,技能大赛就像我们技术工人的阅兵场,每年这个时候能代表企业来参加大赛是非常自豪的事。”近日,在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化工检修钳工比赛现场,一位等待入场的选手对记者说。职业技能竞赛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今年大赛有哪些亮点和变化?在大赛的主要参与者——化工企业和化工职业院校眼中,五届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为他们带来了哪些收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大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参赛选手、企业代表和学校代表。
  
  
  大赛组委会:
  改变规则只为更贴近生产实际
  
  
  化工检修钳工赛项对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并不陌生,在2007年举办的首届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它就作为职工组的第一个比赛项目进入了选手的视线。时隔5年,当这个项目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它的竞赛要求和内容却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图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正在为获奖选手颁奖。


  “这届大赛零件绘制项目允许我们用的绘图工具只有1支铅笔,没有圆规和尺子,而第一届时允许用全套的工具。”一位连续参加过三届检修钳工的领队告诉记者。


  大赛命题组成员兼大赛副总裁判长潘传九告诉记者,这么做是为了更贴近生产实际。检修钳工在设备检修现场绘图要求迅速准确,往往只有1支铅笔和1张白纸,没有其他辅助工具。“零件绘制项目要求完全徒手绘图,图形相似度在80%以内都是正确的,不允许借助任何类似于直尺、圆规等替代工具,就是为了能够使实操试题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使我们的竞赛环境跟钳工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环境接轨。”潘传九说。


  除了竞赛要求更加贴近实际外,记者还发现此次比赛的考核评分标准也更加科学,机泵拆装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图为大赛组委会裁判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选手合影留念。
 

  “IH泵安装完成后,选手们就可以开始找正,但我们要求架表找正时仅允许在垂直方向找正一次、水平方向找正一次。”大赛总裁判长王治方告诉记者,参加大赛的选手都是在企业中经过千挑万选的,如果慢慢找正的话,经过多次后是可以实现的,但这样势必要延长比赛时间,而只准找正一次,不仅可以检测出选手的技能水平,适当拉开选手们的分数,还可以控制比赛时间,节省大家的体力。


  “设备运行时振动情况关系到装置运行安全。结合多年来办大赛的经验,这次机泵拆装项目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设备在运行状态下振动分析更加科学,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潘传九说,设备开车时如果响声异常就说明振动情况不好,除了凭借声音外,裁判员还可以按控制室中振动图谱分析得到的分数值进行给分,通过增加客观评判方法避免了主观误判。

 

 

图为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手正在给毛坯材料划线。


  除了竞赛要求上有新的变化外,记者发现,组委会对各竞赛项目的难度和所占比重也进行了调整。化工检修钳工实操项目包括零件测绘、镶配件制作和机泵拆装3项。本届比赛将机泵拆装项目的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而镶配件制作的难度较上一届有所增加,但比赛时间仍是4个小时。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沈磊告诉记者,正是为了力求紧贴实际生产,组委会对比赛项目做了这样的调整。
  
  
  参赛企业:
  大赛为我们选人才拓宽了渠道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已经举办了五届,对企业来说,技能大赛这一平台,不仅有力促进了企业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更拓宽了企业与化工职业院校的交流渠道。

 

 

图为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手正在测量配件。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领队吴永华告诉记者,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煤制油化工业务在神华集团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截至2011年末,神华集团煤制油化工板块职工总数已达5374人。“只在集团内部竞赛是不够的,公司领导叮嘱我们要在全国石化行业大赛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我们通过和兄弟单位的同台竞技,达到取长补短、增长见识、不断进步的效果。”吴永华说。


  很多企业代表都表示,能来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竞赛层层选拔出来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已成为广大职工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的有效平台,培养与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激发了一线工人学习技术的热情,在企业中营造了发展创新的良好风气。 “我们的钳工选手都是企业中数一数二的,他们参赛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代表着整个集团公司。通过大赛这个平台,选手们相互切磋技艺,选手获奖后不仅本人光荣,对未能参加大赛的工人来说也有不小的激励作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一位技术指导如是说。

 

 

图为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选手正在用锉刀加工零件。


  职业技能大赛还为企业带来了与学校对话的机会。大赛同期举行的由职业学校发起、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交流会仅在南化院就已先后举办了两次。正如很多企业代表所说的那样:“职业技能竞赛拓宽了企业与学校交流的渠道,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告诉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今年大赛期间,在由南化院举办的校企合作交流会上,企业的代表们又与化工教育者们坐在一起,提出他们的诉求。


  “拥有精湛技能和良好职业精神的蓝领工人一直是‘香饽饽’,我们求贤若渴。”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领队杨一兵的话语一出,很多企业代表都纷纷点头。


  近几年,随着新疆、内蒙古等地煤化工项目悄然升温,企业对煤化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吴永华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企业每年都招来不少学生,但很多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融入不进企业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讲求奉献精神、快速融入企业文化的员工。但我经常发现很多企业的新进员工往往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走出职业低谷期。”吴永华说。


  “我们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领队季绘明接过话茬说道,“我们发现许多新到企业工作的学生刚开始热情较大,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希望能进入管理岗位,一旦要求不能被满足,这些刚进企业的孩子们就很容易产生低落情绪。有些人则是在企业工作三五年之后逐渐对自身岗位有了正确认识,开始尝试融入企业。我在企业中分管人事工作,现在思考最多的就是怎么能在最大程度上缩短这个融入的时间。”


  “其实,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企业都很强调职业精神。希望化工院校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领队戴剑锋补充说。戴剑锋告诉记者,正是借助职业技能竞赛这个平台,企业加强了与学校方面的沟通,把企业的呼声反馈给学校,为行业人才培养带来帮助。
  
  
  职业院校:
  大赛为我们创新培养模式找到切入点
  
  
  多届技能竞赛又给化工职业院校带来了什么收获?学校里的教育者们也有很多话要说。


  “通过连续三年承办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组检修钳工大赛,我们所获得的最大收获,是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联系,也让学校意识到,培养人才不再单单是职业院校一方的事情,要与企业合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南化院副院长黄斌说。他认为,技能大赛的开展,为职业院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找到了载体和切入点,为修改教学计划、增补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据黄斌介绍,早在2003年,南化院就开始尝试与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公司合办订单班。截至2012年,订单班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0个,与2011年的16个班相比,几乎翻了1倍。南化院不仅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到学校参与办学,学校老师还尝试走到南化公司、东方帝斯曼、江苏华昌等一些企业中为在岗员工展开培训。

 
  “通过每年参与技能竞赛和在竞赛期间与企业的交流,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黄斌说,学校在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的同时,还不断的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从前几年的订单式、“三明治”式,到现在又创新提出了,“3+2”分段试点专业本科层次高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据了解,这个项目由南京工业大学牵头南化院合作,两校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起来,就是高职院校念三年,本科院校念两年。这种本科层次高技术人才既不同于传统的高职毕业生,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在提高蓝领工人理论水平的同时又强调动手操作能力,规避了传统本科人才的技能短板。“这个项目今年在我们学院首次招生,我们共招收200名理科考生(均为第一志愿录取),是今年在江苏省批准的高职院中分段培养招生计划人数最多的院校。”黄斌说。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胡元珏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全球炼油产能格局面临调整 电动汽车将如何影响油轮行业?
登上石油界的珠峰,这群石油人凭什么? 中国海上首座智能油田:智能化焕发老油田绿色新活力
新型储能,大型“充电宝”怎么建?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2012年,我们一起走过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腐植酸肥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钛白企业面临“钛饥荒”
舌尖上的农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