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以钛白粉和海绵钛等自主创新为核心推进国际合作

   2012-08-27 中华石化网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108

自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以来,云南省利用自身优势,针对技术需求和国外广阔市场,坚持“引进与输出相结合,交流与合作相促进,平台建设与人才引培共同推进”的原则,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通过建立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国际高端科技人才,推进全省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为科技支撑桥头堡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搭建平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接轨国际尖端技术。云南省5家单位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效益明显。云南冶金集团股份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为建设亚洲最大的大型直流电弧炉冶炼钛渣、年产6万吨高档钛白粉和1万吨高品质海绵钛3条生产线发挥了关键作用,与美国开展的医用钛材制备和应用研究已将云南省钛产品的应用扩大到了医学领域;昆明云内动力(4.48,-0.07,-1.54%)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德国合作,搭建了“小排量节能环保乘用车柴油机国际合作基地”,建成我国第一条轿车柴油机生产线,柴油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五,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促进了我国车用柴油机设计匹配能力与国际水平接轨;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灵长类动物实验平台,为国内科研单位和知名制药企业提供药物安全评价和药物研发服务,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云南沃森生物(45.050,-1.15,-2.49%)技术有限公司与韩国、印度合作,实现脑膜炎疫苗在海外获得注册并上市销售,建成“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国际合作基地”;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构建了“面向东盟太阳能与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促成了云南与东盟国家在信息交流沟通、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及沼气技术、农业新品种、农业机械、农产品(5.55,-0.22,-3.81%)和节能产品输出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另外,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与德国天然产物研究所(HKI)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促成了该技术领域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并通过实施“极端微生物环境中的新药发现”等项目合作研究,新发现放线菌4个新属、25个新种和27个新化合物,使我国2009年发现的放线菌新物种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加大投入,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十一五”期间,围绕云南省特色农业、矿冶新材料、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与环保、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87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投入财政经费近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7亿元;争取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及其他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经费达8003万元。通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非、德国合作,引进直流电弧炉生产高钛渣先进技术,推动云南省钛矿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的形成;云南阳光基业公司引进国外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国内领先的智能化自动抄表系统及相关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第一;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比利时合作,开发锗硫系光学材料及锗产品,可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云南省锗产品代替锗原料的目标;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奥地利PLASSER公司合作,引进铁路养护机械先进技术,开发系列大型养护机械设备产品,铁路大型养护机械产品销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与英国合作,引进大型机场高速行李分拣关键技术,开发大型枢纽机场高速行李分拣系统和关键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昆明道斯机床有限公司引进捷克先进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合作开发六轴数控、任意五轴联动的高档机床,提升了云南省机床产品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加大力度,实现国际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形成人才聚集的强磁场。“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加大海外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截至目前,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4名,引进高端科技人才51人,其中海外人才30人,人才的引进培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人才交流方面,共组织出国(境)科技考察与交流团组50批332人次,审核审批232批814人次,利用“国际交流专项经费”遴选资助38个团组245人次,聘请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美国犹他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米勒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为科技发展战略顾问,为进一步开拓全省对外科技交流渠道,深化合作关系夯实了基础。

创新机制,实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推进桥头堡建设。搭建了“中国—东盟科技论坛”,成功举办了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推广运用、种业技术和贸易等为主题的国际科技会议、论坛和培训班10余届,促成云南英茂花卉产业有限公司等本省企业与泰国等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种子国际市场。成功举办了面向发展中国家在沼气技术和设施利用、远程医疗诊治、杂交玉米良种选育和栽培领域的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了来自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学员140余名,为云南省相关领域成熟技术的转移和产品输出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滇老、滇泰、滇越合作机制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机制下,启动实施了“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农业科技合作”、“东南亚种子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启动阶段Ⅰ)”、“云南两系杂交稻、麦新品种及技术在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推广应用”等一批国家和省农林科技合作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国际科技合作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建设国家国际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云南省将着力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特色平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造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人才队伍等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