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记塔河采油二厂采油一队赵占峰

   2012-08-29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126

赵占峰在他的工作日志中写道:自己走得很踏实,塔河的时光是自我成长、收获、到逐渐成熟的印记,除了艰苦、付出,更多的是收获、感激与感恩!——

通讯员(郝光灿)“黑牛”,真名叫赵占峰,具体工作是协助塔河采油二厂采油一队,管理油田专业化服务队伍的职工培训与现场安全生产。

前几天,回河南油田休假,正巧在农贸市场碰到了他。我们的话匣子也是从“菜篮子”开始了,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黑牛”的事情。他先是嘿嘿一笑,然后说,他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黑色是石油的颜色,也是石油人的本色,在戈壁荒漠受紫外线“关照”,想不黑都不行;牛就是像黄牛一样勤劳、执著,想到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认定的目标就一定要完成。

其实,在塔河油田,很多人都会这样感慨:在这里,不要说干事业,能留下来就是一种奉献。赵占峰从事采油工作只有八年时间,七年的时光是在塔河油田度过的。

记得进疆那会儿是二零零五年九月的一个皎洁的夜晚,从炼化工转成采油工不足一年他,也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河南油田首支外创市场的采油队伍里的一员。当时,他被分配在工作量相对轻松一点二号联合站,看着采油队的弟兄们一天到晚的忙碌,他的犟劲便上来了。当晚,他主动向单位领导请缨:要干,就一定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干。领导劝道他:干好工作不能靠一时的冲动,而是始终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第二天,赵占峰手持调令到采油队报到了,三天后开始顶岗,两个月后便担任S81罐区负责人,半年后成为生产二班班长。面对大漠戈壁、严寒酷暑等新疆特殊地域环境的考验,班员们开始打退堂鼓了,而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激发职工的斗志。

随后,他提出“跟天斗,跟地斗,超越自我”的口号,和班组职工共同努力,勇气坚定了信心,奋斗战胜了困难,他所管辖的TK649井拔得头筹,获得第一个安检满分一百分,而他自己整个人却黑了一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叫他班长了,而是送了他一个昵称“黑牛”。

二零零七年七月,“黑牛”的岗位再次发生变化,从管理十几人、几口油井的班长,到管理采油队六个工段长,一下成为管理几个班、六十多口油井的副队长。角色的转换、管理的递进使“黑牛”第一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时,他的领导主动找他谈心来了:小赵,你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一个工段你能带出色,相信一个队你也一样能抓好。领导的一席话,再次激起了“黑牛”的勇气和斗志。

从此,“黑牛”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必须做好。每天的班前会上,他总是先进行空气呼吸器佩戴、心肺复苏示范,然后才让当班工人反复练习。他编写的顺口溜:干什么,怎么干,安全吗?上罐前,眼看清,手抓紧,脚踩牢。动针阀,不离场,十五分钟跑三趟……既朗朗上口,又耳熟能详。

在塔河油田,门卫制度是展示企业员工风貌和团队精神的靓丽名片。当“黑牛”看到门卫制度只有语言规范,而无动作要求时。他便开始琢磨起这件事,从不卑不亢的声调、手势到干净利落的转身、跨列动作的反复推敲。不久,他的迎站新标准出炉了,并在各类检查中受到好评。其实那段时光里,“黑牛”的母亲正在做双膝置换手术,他知道后便打电话向母亲表示歉疚,可他的母亲却忍痛劝他安心工作。他的宿友说,“黑牛”和母亲通话的时间不是很长,可他的泪水一直在眼圈里打转。

翻开“黑牛”的工作记录本,内容除了个人心得体会、日常安全工作外,还清晰地记录着他和每个兄弟一起战胜困难、共渡难关,庆祝生日、分享快乐的喜悦!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