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最大版画作品诞生孤岛

   2011-12-28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110

    蓝天、白云、大海、船舶、钻塔、平台……这些不同的元素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了这幅独具石油特色的版画作品——“触角·蓝色畅想”。

    这幅1.4米乘1.3米的大型版画,是由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四名美协会员联合创作的,堪称目前山东省最大的版画作品。即将创作完成的它,将带着无数人的希冀,飞越黄河,成为“齐鲁颂·‘三个一百’艺术创作工程———百处山东重要名胜古迹”中的一份子,并有望在“山东山水画晋京展”中被选中,进京一展风采。

    入选,难以抑制的兴奋

    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现山东省“一百处名胜古迹、一百个著名历史人物、一百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山东省文联携手省美协共同主办的“齐鲁颂·‘三个一百’艺术创作工程”的主题,其目的在于打造山东文化大省品牌,展现山东悠久文化历史和良好风貌。

    接到代表胜利油田参加“齐鲁颂·‘三个一百’艺术创作工程———百处山东重要名胜古迹”创作任务时,正值2011年年初,孤岛厂党委高度重视,并委托厂文联全权负责该项工作。

    按照省文联确定的选题,孤岛厂此次创作的题材为“海上钻井平台”,因为这是胜利油田作为山东省大型企业一个极富特色的景观。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这一特殊景观,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感观享受呢?经过商议,在工业题材表现形式上占有极大优势的版画创作形式被一致认可,而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草图的创作。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钻井平台全貌,刘庆堂专程去海洋钻井平台采风,在平台上连住两晚,实地体验平台生活并拍摄了大量鲜活的图片。期间,海洋采油厂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借助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资料,采油厂集合诸多文学艺术创作者集思广益,从多幅照片中选取不同元素,再经电脑取舍制作合成。一次次地商榷,一遍遍地修改,历经十几次的PS创作,最终,“触角·蓝色畅想”草图终于得到各方认可绘制完成。

    “触角·蓝色畅想”采用意象加写实的手法,通过大量刀法组合的运用,既展现出海上平台宏伟磅礴的气势,又充分展示出石油企业和石油人艰苦创业、为油拼搏的高尚情怀。

    2011年5月,刘庆堂带着这幅凝结着孤岛厂艺术创作者智慧和心血的版画草图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三个一百”艺术创作工程初评工作会议。和来自全省各地市美协资深艺术创作人士和高校美院专家教授带来的700余幅草图共同参评,刘庆堂激动中掺杂着些许的忐忑。经过评审委员会紧张的评判,“触角·蓝色畅想”一路绿灯,顺利通过初评。

    带着专家评委对草图形成的具体修改意见,刘庆堂凯旋而归。经过进一步打磨,“触角·蓝色畅想”变得更加大气、完美,并于6月份在泰安举办的创作评选会上再次通过审查,被最终确定为“‘三个一百’工程———百处山东重要名胜古迹”的创作作品,同时被推举进入“山东山水画晋京展”备选人才库。而在入选的作品中,山东省大型企业仅胜利油田一家。消息传来,采油厂文联一片沸腾。

    创作,非比寻常的磨练

    孤岛厂的版画闻名,这在胜利油田乃至整个中石化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早在2006年,版画刚刚进入孤岛艺术创作者视野的当年,就在中石化第二届版画展上获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2009年,在济南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美展上,108幅版画类作品中就有孤岛厂的21幅作品入展,并有5件作品获奖。在2010年的山东省新人新作展上,孤岛厂又有6幅作品入展。

    尽管拥有过如此骄人的成绩,但对于“触角·蓝色畅想”的创作,孤岛厂仍然是全力以赴。

    这幅超大型的版画,从筹备伊始就困难重重。没有如此大幅的高密板,找来木匠几经商议,将两幅板子背后搭上木架合二为一,整个制作过程非常严谨,以确保板材制作完成后绝对不变形不走样。板材解决了,却又找不到如此宽幅的纸张。无奈之下刘庆堂求助淄博的高楠老师,特意买了几张丈八的巨幅宣纸,托裱成五张版画用纸。

    由于作品采用四条屏形式有机组合,几经斟酌后文联从版画学员中抽调出韩超刚、徐利红、霍秋英、邢秀凤四名精干力量联合创作。在齐鲁石化版画老师高楠的精心辅导下,“触角·蓝色畅想”正式进入创作阶段。

    “触角·蓝色畅想”的创作采用绝版套色方法。与多版套色木刻版画相区别,绝版套色木刻版画是在一张板上做文章,刻一版印一版,越到最后板上留的形象越少,等到最后一层色彩印好后,底版就自然毁版了。整个过程中,创造性贯穿于摹、画、刻、印的始终,从而使版画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活力,更具收藏价值。

    对于如此大型的套色绝版木刻版画作品来说,创作过程异常繁琐,透稿、刻制、套色印刷,每一步都要付出比普通版画作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劳动量。

    四名创作者都是来自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这些平日里握惯了管钳和大锤的双手,本已饱经风霜和磨练,没想到却在与一把把精致的刻刀交锋中磨起了老茧,就连身为作业工人的韩超刚也不例外。

    而最难的步骤还在套色印刷。由于版画尺寸较普通版画大出数倍,因此印刷前的对版难度非常大,需要四名创作者齐心协力来完成,稍有纰漏就会出现错版。而且随着着色厚度越来越大,版画在对版过程中不能出现弯折,否则干掉的油墨极易出现裂痕。

    调制好的油墨必须尽快使用,时间拖延过长会很快干掉,因此,印刷过程一旦开始必须一气呵成,这往往就要牺牲创作者吃饭和休息时间,“饿过了劲也就不觉得饿了。”学员们如是说。而且,如果印刷从下午开始,那熬通宵也是常有的事。

    普通版画作品从绘制草图到刻制,再到套色印刷,仅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而“触角·蓝色畅想”自11月6日开工以来,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近四十平米的版画创作室内,每日里刻刀的“沙沙”声和油辊、木蘑菇的辗压声不绝于耳。当上一版印制完成悬挂上墙开始晾干的时候,他们又要抓紧清版赶刻下一版。

    “最简陋的设备、最原始的方法、最一线的作者、最艰苦的创作,”高楠老师对此次版画创作给予了“四最”的总结,“这种条件下,制作出如此高水平的版画作品实属不易!”

    高楠老师的话是有根据的,和其他参加“三个一百”创作的专业人士相比,这些业余作者接触版画仅三四年的时间;没有大型版画印刷专用的压印机,只能用油辊子和“木蘑菇”一点点地擀压,专业工具只需20分钟就可完成的套色印刷,他们却要花费两个多小时,由于是绝版套色木刻,他们需要制作五幅作品以备存留,而五幅作品一次印刷就需要十几个小时;单位工作繁忙,他们只能是见缝插针利用工余时间,单位和创作室两头跑,即便刚刚熬完通宵,单位有事也要一大早去赶班车上班。

    于他们而言,“触角·蓝色畅想”的创作过程,更是一种耐力和意志力的磨练。

    出炉,无以言喻的喜悦

    在经过了17版刻印后,“触角.蓝色畅想”的创作已经接近尾声。

    12月23日下午,笔者在版画创作室见到几名版画作者时,他们正在准备第18版的印刷。伴着淡淡的油墨香,几名作者在高楠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调制着油墨的色调。即将创作完成的五幅作品或铺或挂地摆放在室内。与草图对比,笔者看到,“触角·蓝色畅想”已经基本成形,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局部色彩的加工和渲染。

    耗费近两个月心血的作品即将问世,创作者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而刘庆堂却深知这段日子以来每名创作者付出的艰辛。

    指着办公室内的一口压力锅,刘庆堂说,“版画创作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概念可言,不正点吃饭已经习以为常。为了让作者们通宵加班时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就从家里搬来锅碗瓢盆,在办公室做点简单的饭菜。”即使这样,他们也常常浑然不觉忘了时间,直至饭菜凉透。

    采访过程中,创作者之一的霍秋英急匆匆赶来。“班里同事请假,今天干了三个人的工作量。”霍秋英一边说着,一边加入到调制油墨的工作中。在准备大队油管厂工作的她,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和她一样,身为采油队测试工的徐利红,每天上午也必须赶到单位进行油水井测试后,下午再赶来创作。

    “年薪假已经全部用完了。”邢秀凤告诉记者,在集输注水大队从事后勤房产工作的她,平日里工作极为繁琐,为了既不耽误工作又能按时来搞创作,她把15天的带薪休假全部耗在了这间创作室内。而霍秋英攒了大半年的缓休也已经全部用完了。

    采访间,油墨调制完毕。正待开工印刷时,韩超刚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原来此时已经临近放学时间,而妻子单位突然临时有事无法脱身去接孩子了。韩超刚焦虑的心情溢于言表,霍秋英提议让他先去接孩子,“不行,这一来一回就要二十多分钟,油墨一干下午就白忙活了。”说话间,韩超刚又拨通了几个电话,但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没办法,让孩子跟着别人走回去吧,好在不是太远。”

    接下来,几人在高楠老师的协助下,开始对版印刷。作为孤岛厂版画的启蒙者之一,多年来高楠始终毫无保留地将版画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传授给孤岛版画学员,并和他们成为了至友。自“触角·蓝色畅想”创作以来,每逢关键阶段,高楠老师都会来孤岛进行悉心指导。

    “版画创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无法预计还要刻制几版才能完成,只能在每一版倾心全力去创作。”面对笔者的询问,高楠如是说。

    采访结束时,几名创作者仍在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第一幅作品的印刷。此时夜幕已经降临,迎接他们的,将是又一个不眠之夜。李海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