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在普光气田采气管理站的站控室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身穿红工衣、脚蹬钢板鞋的青年女工。哪里有自控故障,哪里就会有她的身影,她就是采气厂维护维修站自控组组长何玉英。两年的工作经历,让这个80后小姑娘技能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从对自控系统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独当一面,她已经把自己的青春激情、热血丹心深深的融入了这一片青山绿水,献给了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事业。
2009年7月,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姑娘,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普光气田。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高含硫气田的集气站,第一次接触到了各种国际先进水平的装置设备,陌生的工作环境让她感到不知所措。她暗下决心要让它们变得不再陌生和神秘。请教师傅、查看流程图、沿着管线摸索……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她穿梭于各个设备之间。通过参与后85亿产能平台紧张的单调、气密、联调、酸气试运、方案的编写、计量器具的统计、流程图的修改等一系列工作之后,她对现场工艺、设备以及自控系统有了基本的掌握。
鉴于她出色的工作表现,何玉英被安排到普光203集气站跟随厂家学习SCADA系统并独立调试整个站场。紧接着,普光103集气站投产在即,她又加入了“5人调试小组”,对普光103集气站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试工作。之后,她又负责三号线的问题整改。白天上现场,晚上写材料。在普光的日子是忙碌的,接触现场也是频繁的,不过正因为忙碌,她学到了更多;正因为频繁地接触现场,她对自控、仪表以及现场其它设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2010年6月8日,她来到了技术保障站,这里给她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17个站场、28个阀室的火气抽检让她熟悉火气设备操作的同时也让她走遍了所有站场和阀室,对三条生产线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10月,她的实习生涯告一段落,被聘为技术保障站自控技术岗技术助理。抱着一种对技术的热衷与执著的态度,她积极用心地投身于日常的自控、计量、通信工作之中,亲自实践、多方交流、虚心请教,努力掌握每一项故障的处理案例。去年国庆期间,为了完成37项自控、计量问题的集中整改,她和同事一起三人立足于一号线,先简后难,奔波于各个集气站、阀室、隧道之间,在一周之内完成了23项问题的整改。随着日积月累的故障处理,SCADA系统、加热炉、流量计、以太网……对她来说都不再陌生。
2011年6月,大湾集气站投产在即,时间短、工期紧,但来不得半点马虎。她仍然认真耐心地检查每个站场、阀室包括中控室的机柜硬件图纸及软件组态,不放过每一个端子的去向,不遗留任何一个数据代码,确保大湾SCADA系统无一遗留问题制约现场调试和按期生产。现在她对整个SCADA系统基本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使她在思想上以自信取代迷茫,技术上从生疏走向熟练,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她先后获得了“优秀女职工”、“优秀员工”、“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参与编写的2010年《SCADA系统现状及优化建议》获得采气厂技术动态分析三等奖,《自动控制系统在高酸气田的应用及优化》获得普光分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面对眼前苍翠的大巴山和秀美的后巴河,何玉英头戴安全帽,肩背空气呼吸器,身穿红装,英姿飒爽,她变得更加从容与自信。
(中原石油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