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明星:加油站的当家人

   2012-06-12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通讯员 董飞武

100

图为杜慧丽在擦拭加油机。

截至6月10日,广东销售广州分公司赤沙加油站经理杜慧丽到任刚好两个月。此前,她是金龙山加油站经理。今年4月10日,因工作成绩突出,广州分公司把杜慧丽调到销量大、人员多的赤沙加油站任经理。临别时,金龙山加油站员工依依不舍,许多人红了眼圈。

两年来,在杜慧丽的带领下,金龙山加油站获得了国资委“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广东省“青年文明号”、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和“千队示范工程”等荣誉。杜慧丽也荣获共青团广东省委先进个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5月,杜慧丽被评为集团公司销售系统模范加油站经理。

  “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员工,保证工作高效运行。”——摘自杜慧丽工作笔记

2010年年初,有着8年加油站经理任职经验的杜慧丽被调到金龙山加油站。

在一次跟班培训中,杜慧丽对员工讲解加油IC卡销售技巧,虽然讲得口干舌燥,但员工们好像不怎么感兴趣。她决定示范一下。恰好一辆载满水果的货车进站,杜慧丽马上迎过去,将车辆引导到加油位置,一边加油,一边和司机聊天:“大哥,天气这么热,水果销量不错吧。”“嗯,每天要拉好几车,可成本高啊!”司机答道。“这可巧了,我们新推出了加油卡,预存一定金额能享受优惠,可以帮您节省不少钱!”接着,她把加油IC卡的优惠措施向司机进行了介绍。司机短暂思考了一下,高高兴兴办理了加油卡。在一旁观摩的员工对杜慧丽竖起了大拇指。

  “要给每名员工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平等机会。”——摘自杜慧丽工作笔记

金龙山加油站员工大多是90后,自主意识强。

杜慧丽坦诚地对员工说:“谁当前庭主管、便利店主管不能由站经理一人说了算,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杜慧丽在加油站推行双向选择制,前庭主管、便利店主管等岗位全部公开竞聘,加油站统一组织公开答辩,全体员工参与测评。这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杜慧丽说:“我是从加油工一步步走上来的,明白他们的想法。”

  “加油站就像一个大家庭,站经理要关爱员工,让员工有归属感。”——摘自杜慧丽工作笔记

杜慧丽,这位39岁的站经理,以细心和爱心作为纽带,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

一次,杜慧丽发现核算员陈海媚总是眉头紧皱,心事重重。下班后,杜慧丽找到陈海媚谈心。原来,陈海媚的父母让她回老家广西工作,而她舍不得离开同事们,一直在犹豫,心里十分纠结。杜慧丽对她说:“父母想你了,就放心回去吧。加油站永远是你的家,我们永远是你的亲人。”一席话,说得陈海媚泪流满面。陈海媚离开时,杜慧丽亲自把她送到车站。之后,杜慧丽还主动找朋友帮助陈海媚在广西老家找到了新工作。在杜慧丽的影响下,加油站员工非常团结。

  “要从商品销售升华到服务销售,让顾客有家一般的感觉。”——摘自杜慧丽日记

杜慧丽常对员工说:“我们要把客户当做自己的朋友,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动客户。”

在实践中,她总结出了“对待客户热情一点,让客户如沐春风;为客户服务周到一点,帮客户多做一件事;对来站客人耐心一点,为客人展现多一点笑容”的“三点服务法”和“标准化手势、个性化微笑、礼貌化用语、专业化擦车”的“四化服务”,要求员工以此为标准做好服务,展示中国石油品牌形象。

2010年4月7日,有名客户加油后,车在附近抛锚了,可工地上正急等着用油。客户着急地找到杜慧丽说:“能不能先找车帮我把油送到工地,然后再找人修车?”杜慧丽当即联系车辆,叫员工帮忙把油送到工地,继而又叫来维修工帮忙修车。临近中午,杜慧丽还特意为客户做了鸡蛋炒饭。客户非常感动。不久,经客户推荐,加油站成功与工地签订了供油协议,月增油品销量10余吨。

2011年6月11日下午,突降大雨,一辆拉纸箱的大货车急速驶入加油站。看到汽车没带篷布,杜慧丽赶忙迎上去。问清原因后,她立即驱车去3公里外的商店买回篷布,并帮他苫好。司机感动地说:“多亏你啊!这批货淋湿了,我可就亏大了。”此后,这位司机成了站上的“铁杆”客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