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到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增43.7%

   2012-05-29 东方早报

46

  “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搞了几个情景测试,A、B、C、D,不管是哪种情景,到2020年中国都要达到50亿吨标准煤,所以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5月26日,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上海举行的中美清洁能源论坛上说。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7%。

  张国宝的表态意味着,未来8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还有约43.7%的增长空间。

  张国宝称,在能耗仍有大量增长的情况下,要达到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15%”的目标,“将十分艰巨,减排压力巨大。”

  眼下,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核电建设进度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

  “中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刚达世界平均水平”

  张国宝透露,“几天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能源问题严峻,在节能上应该下更大的工夫。”

  在全球最大的人口规模下,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也已达全球第一,于2011年超过美国。

  “要知道中国的人均消费量才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张国宝称,全球2011年平均一个人一年消耗2.6吨标准煤,“前几天有数据说,中国人一个人一年才消耗2.3吨标准煤,最近到国外做报告,我要把这个数据做实。经过统计后,发现(中国人均消耗量)超过2.6吨标准煤,现在是在全世界平均水平。”

  不过,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耗总量仍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

  张国宝称,“美国每年一个人消耗1.5万度电,我们还很低,每人每年耗电3400度电。如果我们要达到小康的水平,需求的总量是非常巨大的。”

  张国宝解释,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占的比重比较大,是世界制造工厂,“我们进口能源、资源,但也出口很多产品,这些产品又带走很多能源。这个数据有的说是占27%、28%,我没算过,是不是准确不知道,不过肯定有相当部分的能量以产品的形式出口到外面。”

  “又一个三峡工程”

  对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张国宝认为难以改变。

  “中国现在煤炭在一次能源当中的比重是68%,但在发电中,装机容量中以煤为原料的燃料机组占78%,而电83%是煤发出来的,这个比重比较高,你想降低1%~2%,都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张国宝介绍,现在中国由于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年排放已达98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调结构”势在必行。张国宝说,中国今后经济工作当中,必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中国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和西方国家有不小的差距,要努力减少GDP的能耗,无论是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都非常浪费。”

  水电可能是个突破口。

  中国证券报5月24日报道称,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大唐云南观音岩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此次核准使今年3月以来水电项目审批加速的态势得以进一步确立。业内人士预计,在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下,水电项目将成为“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中的重要选项,下半年大型水电项目或迎来核准高峰。

  张国宝说,“2011年,中国的水电建设投产规模创了历史新高,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亿千瓦。从今年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数据来看,一季度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是724亿元,同比增长了18.3%,其中水电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了78.06%。”

  张国宝透露,前几天,其视察了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装机量分别达到1386万千瓦和600万千瓦,加在一起又是一个三峡工程,分别在今年和明年首批机组发电。以四川为例,去年发电1700多亿度,其中水力发电1200多亿度,火力发电只有不到600亿度。

  中美能源合作“雷声大雨点小”

  在此前数轮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能源合作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美之间的能源合作现状,张国宝直言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新能源领域,中美签订一系列的协议,企业界也有强烈的合作之意愿,在北京发表中美联合声明,成立清洁能源研发中心,我就是签字人。”张国宝称,“但坦率地说,我今天不是公职了,我可以说得自由一点,我觉得是雷声大雨点小,实质性的成果并不多。”

  张国宝称,“我自己想了一句话,一头热一头凉,政府中间唱双簧,跟中国有竞争关系的挺冷,跟中国有贸易合作关系的挺热。唱双簧,美国朋友可能不懂,一个人在前面做动作,一个人在后面出声,这叫双簧。”

  张国宝称,最近中国和美国在太阳能领域发生了极大的不愉快。“双反”(反补贴、反关税)涉及高达30%以上的惩罚性关税,虽然美方称没有政治意图,但明显是贸易保护主义。

  在张国宝看来,尽管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美国不少,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更多,“就太阳能这一个产品而言,中国实际上是逆差,看上去很多,我们的太阳能设备都来自于美国,原材料多晶硅也是来自于美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日出集团位列ICIS全球化工分销商百强前八 “一带一路”能源设备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在无锡成功召开
第三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在西安召开 以智慧自控构建智慧未来,汉威科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码赋能
汉威科技升级发布激光燃气巡检车,技术突破赋能管线巡检 国内塔内件及填料行业分析
创历史新高!新疆吉庆油田页岩油日产达2800吨 榜单揭晓!中国石油跻身前三!
全国碳交易市场价格再创新高 首次突破百元关口 较成立之初上涨超100% 戈尔持续开发新产品,助力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
培育能源领域生物质制氢新模式 中国石油首个!一次吊装成功!
巴西、西班牙、澳洲……中国石油下一站会去哪儿? 中国石油首家!开业啦!
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开启智能“看见”声音新时代! 中国石化广西柳州融水汪洞乐都加油站规划用地获批
全国最大规模风电离网制氢示范项目正式转入商运 全球在运电解槽制氢装机2吉瓦,但规划中项目高达1200吉瓦!
我国自主研制的130吨泵后摆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总推力超500吨 因科技而相遇 零碳陆运“未来式”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亮相2050大会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