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产业链:出口不畅市场失衡

   2012-04-09 中国化工报

26

  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法检目录》)中,苯、苯酚、环己烷、硝基苯、氯苯等10余种苯产业链产品被列入A/B类,即进口、出口均要先进行法定商检,再办理出入境手续。此项调整弱化了苯的进出口市场,连续3个月来出口量大幅萎缩,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产业链上产品的进出口及国内市场,量价同步萎缩,回暖无力。预计这种现象仍要持续一段时间,待国内各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口岸完善办理出口手续后,出口有望逐步恢复,迎来出口市场的转机。

  截至4月1日,苯、苯酚、环己烷、硝基苯、氯苯出口量连续下滑,而进口量则大幅上升,如2月份苯进口量60486吨,是出口的41倍,苯酚进口是出口的50倍。整个苯产业链上的产品3月份大部分处于震荡走弱趋势,价格环比下跌分别为1.7%、1.3%、1%、2.7%、5.4%,并且成交量也同步萎缩。业内人士表示,新《法检目录》实施后,在国内一些中小口岸出口苯系列产品,办理手续时间较长,直接影响了出口量,造成国内库存升高,行情步入弱势调整。

  苯产品作为重要的有机原料,衍生出的产品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涉及行业众多,同时也是化工产品中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品种之一。纯苯出口市场的受阻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的平衡,并使下游一系列产品发生连锁反应。据了解,自今年2月份开始,整个苯系列产品均处于弱势调整中,其间虽有几次反弹,但都未成功。如3月份纯苯就经历了一次上调价格不足两周后再次回落的行情,硝基苯、氯苯、环己烷、苯酚等产品也均有同样的经历。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法检目录》的调整虽然不是整体行情走弱的全部原因,但肯定是行情走弱的一个导火索。因为中国化工产品近几年的进出口量已经在世界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目前国内仍然有大部分苯系列产品市场依靠进出口平衡。

  此次,苯系列产品国内市场的走弱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因为之前一些进口企业的进口渠道、手续等都相当完善,因此影响较小,使新《法检目录》实施后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

  随着国内苯系列产品近期的震荡调整,整个产业链上的大部分产品处于自我消化的过程。并且进入4月份后,下游企业也在陆续提高开工率,上述产品的库存量会不断下降,预计在月底时国内整体上下游供需基本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另据了解,国内诸如纯苯、苯酚、环己烷等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出口途径,完善手续。特别是纯苯方面国际套利窗口一旦打开,消除了《法检目录》问题因素后,出口量必然稳步增长,一轮产业链整体回升的行情有望开始,预计5月份会有明显改善。

  一些从事化工进出口的专业人士认为,新《法检目录》调整只是对这些产品进出口的进一步规范,只要企业手续齐全,大概一周就能办理下来,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有短期影响。因此企业应主动适应,尽快熟悉相关手续的办理。一旦下游市场启动,相信新《法检目录》调整后的消极因素很快就会消除,长期来看,出口市场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进车用材料闭环再生,科思创推出采用报废车灯回收制成的消费后再生(PCR)聚碳酸酯系列 新品上市|FLIR Si2x系列防爆声学成像仪,引领工业安全检测新潮流!
汉威科技激光器、光电传感产品集中亮相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康士伯数字携手客户共赢共生,共绘数字化转型新蓝图
王钰:突破智能化边界,引领化工行业新纪元 华为擎云公布2024成绩单:四大行业规模化落地,铸就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