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在探索中延伸——记塔采一厂高技能人才毛谦明

   2012-01-25

96

    每天奔波上百公里路程,管理着全队110口油井,作为采油一厂采油三队生产调度的毛谦明,只在办公室、井场、餐厅、宿舍四点一线之间忙碌着。三年时间,五项创新发明,八项小技改。在毛谦明的眼中,时间就是自己进步的阶梯,没有了娱乐的时间,没有了运动的时间,换来的却是一项又一项解决生产难题的发明和技改,是生产困境解决后发自内心的沉甸甸的喜悦。

    骑着“半自动”,沙漠泛舟的巡线工

    毛谦明1994年石油技校毕业,分配到井下作业队固井队。2001年5月,从原固井队班长岗位分流到塔河采油一厂巡检维护队当了一名巡检工。分流后的毛谦明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但他很快调整心态,在转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巡检骨干,由于工作责任心强,不久就担任了巡检线长的重任。

    毛谦明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2001年8月中旬,当时他负责的3号线4号片区道路损坏严重,巡检车无法到达,十来口油井的生产数据无法正常录取,给油井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为此他主动想办法,向队里申请了一辆自行车巡检受阻的生产井,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颠簸不平的沙石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公里。尤其是像当时一厂的第一口螺杆泵井TK426、第一口双管加热炉自喷井TK430、第一口电潜泵井TK04,这样的特殊井每天至少要巡检三次,路上全是虚土,一会人骑车,一会车骑人,被同事们亲切地戏称为“半自动”。

    2002年8月份,塔河油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许多油井被泡在了水中,毛谦明主动请缨加入抢险突击队,身穿救身衣,脚踏橡皮筏,对被水浸泡的油井进行专线巡检,成为塔河油田巡检线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当同事拿着刊登有“沙漠泛舟”巡井图片的《中国石化报》给他看时,他只轻轻的说了一句:我可不希望同样的照片第二次出现在上面,真正的英雄在幕后!

    勤学苦练,勇于挑战的攀登者

    2002年上半年,巡检队根据西北分公司和采油一厂的工作安排,接受了完井中心测功图、探液面动态监测的任务。接到任务后,面对一无专业技术、二无专业人员的困难,队领导迅速抽出技术骨干进行突击攻关,经过梳理,将该项技术分解为测试、录取、分析三部分,分工负责,分头突击,毛谦明负责跑现场录取资料。为了尽快掌握测试技术,他从头开始学起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在轮休的时候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回到单位后,常常废寝忘食,想方设法的“折腾”电脑,一“折腾”就到了后半夜。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很快的掌握了测功图和探液面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成为塔河采油一厂首批懂得和掌握测功图、探液面工作的技术骨干。

    夏天,头顶烈日的炙烤和如网一样的蚊虫叮咬,毛谦明一遍又一遍的去生产现场加密测试,每次回到宿舍,身上都被蚊子咬的“体无完肤”;冬天,他又冒着严寒穿梭于茫茫白雪之中。测功图、探液面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戴着手套难以准确操作,他常常是手被冻僵了,脚也冻伤了,晚上还得接着查找资料,对比功图液面,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分析井况、泵况。

    2003年6月,TK311井需要洗井,分队派毛谦明去现场监控,刚好赶上沙尘暴,能见度不到10米。风裹着沙砾、裹着土、裹着树枝枯叶,打在人脸上,连眼睛都睁不开。驾驶员师傅见状,对着毛谦明喊:毛工,到车里躲一会儿吧,我替你看着。毛谦明坚决地说:这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工作,怎么能让你顶替呢!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两个多小时过后,等到洗完井回到车上的时候,毛谦明的鼻翼两侧形成了两条泥沟,整个人就像刚出土的文物一样……

    2003年8月的一天,TK314井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出液,为了查明原因,毛谦明即刻组织人员对该井进行多次测功图和探液面,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井下数据资料,经过分析,判断出是井下抽油杆断脱,经检泵核实,证实了毛谦明的判断,及时更换抽油杆后,油井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产。

    善思考勤动手,喜欢琢磨的发明者

    毛谦明不仅勇于接受挑战,还有一个特点,遇到问题喜欢思考,喜欢琢磨。巡井的过程中他发现,采油树注脂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密封脂不好装,操作不便。尤其是高压油气井,注脂频率很高,解决注脂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一年的思考和计划,通过与库尔勒的克莱纽斯公司进行合作,开始研制高压气动注脂泵。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现场反复进行实验,有时一干就是一天,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怎样操作方便,携带便利,采取何种注脂方式等都是需要多次实验才能解决的难题。经过近6个月的现场实验,最终研制成功了高压气动注脂泵,该泵具有自动打压、一次性注脂量大、携带方便、便于操作、时效性高等多项功能,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难题。按照毛谦明的小名,这项小发明被命名为“三矛牌”,目前已在塔河油田推广使用,并正在申请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比起高压气动注脂泵的发明,被毛谦明称为“小红帽”的采油树防喷管护帽的利用也费了他不少的脑筋。塔河油田的风沙比较大,采油树的防喷管常常会掉进去许多树枝、枯叶甚至沙石等杂物,这样在油井清蜡、测试作业的时候杂物就容易掉到井里,使测试工具卡在井中,酿成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谦明想了许多办法,但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一次偶然的机会,毛谦明在库房看到了废弃的油管护丝,就立刻拿了几个去实验。不错,套在防喷管上刚刚好,丝扣也刚好吻合。这可是乐坏了毛谦明,他迅速组织工人给废弃的护丝刷上红艳艳的油漆,在多个井口推广使用,成为保护采油树防喷管的“小红帽”。

    几年下来,毛谦明不论是踏冰取样、单车巡井、沙漠泛舟、抗洪抢险、参加技能比赛等一个个不平凡的经历,还是从采油工、资料员、技术员、调度、运行室主管工作的变换,他总是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一步一个台阶走来,没有豪言壮语,面对成绩,他总是这样说:“我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些而已,只要坚持去做,我想大家都可以取得意外的收获。”

    (杨建晖)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