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成就化工身影无处不在

   2011-03-16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26

    早春时节的北京,乍暖还寒。3月7日至14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位于鸟巢北侧的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高速铁路中用于减震的高分子材料,使用燃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千万亿次计算机中用于刻蚀硅片的特种气体,国产大飞机的新型复合材料以及载人航天器的隔热材料……在一项项具有重大创新与突破的国家标志性科技成果中,化工的身影无处不在。

    还没到会场,记者就远远望见会议中心前面停着长长的高速列车。没错,这正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它华丽的外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吸引了大批观众。讲解员介绍,这种列车时速可超过400千米,由于采用了新型减震、噪音吸收和阻隔材料,列车行驶时噪音小,舒适性强,而这些均是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劳。化工对高速铁路的贡献以“无声无息”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离高速列车不远处是新能源汽车。一辆世博园区机动车尤其引人注目,它采用氢气作燃料,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动力,具有零排放、效率高、性能好等特点。化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室内展区,2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大厅里人头攒动。在7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展示单元中,从装饰到展品,从图片到影像,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用不同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轮到我了!让我先看!” 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展区,不少观众正排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台芯片加工仪器的运转。据工作人员介绍,芯片加工工艺复杂,讲求精密,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刻蚀,必须使用高纯度的特种气体,如高纯硅烷等。集成电路高端制造装备的发展将带动太阳能、平板显示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而高纯电子气体等化工产品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生物质能源展区,展区桌子上摆放着几只醒目的玻璃瓶,分别装着玉米芯、玉米芯废渣、木质素、纤维素乙醇、低聚木糖和木糖醇。普普通通的玉米芯经过化学反应变成了乙醇。这些具体实物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生物质能源的神奇。另外,该展区还生动展示了用秸秆制备生物油技术以及可生物降解的地膜和纤维素燃料乙醇等生产过程。 
 
    节能减排展区更是与化工密不可分。展区内的观众饶有兴趣地围着一片白色的薄膜拍照。讲解员介绍:“这是一种特殊的薄膜材料,是氯碱工业用的全氟离子膜!”这里还展示了氯碱行业一项最新的节能技术——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蓝星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氧阴极技术。据蓝星集团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节电效果显著,社会效益可观。

    在大飞机专项成就展区,参观者目睹了国产C919大型客机的“芳容”,该机型中央翼部段采用了先进的化工复合材料。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展区,不论是神州七号、嫦娥一号还是嫦娥二号,其外壁都使用了隔热材料。此外,展会上展示了废旧特种工程轮胎再制造、清洁制革、煤层气开采和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埋存等新技术,化工科技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