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企业双管齐下谋生存

   2009-08-26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78

  自今年年初起,中国开始推行成品油价和燃油税费改革,并随后出台了要求淘汰百万吨级以下小炼厂的决定,数量众多的地方炼化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整合潮。半年时间过去,地炼企业还在求生之路上艰难行进。 

  “在政策与市场的缝隙中求生存,练就了地炼企业应对危机的本领,目前转型已经成为潮流。”山东某地炼企业的负责人王女士说。

  据易贸咨讯公司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共有99家地炼企业,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年。其中前十大炼油厂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30万吨/年,占到全国地方炼油厂的34.4%。这也就意味着,排在十大炼厂之后的大部分炼厂的实际加工能力都不足100万吨/年。

  从实力上看,山东地炼为全国之最。据统计,山东省37家地方炼油企业截至2008年底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500万吨/年。山东地炼大部分年销售收入都在10亿~50亿元之间,只有13家实际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下。

  由于小炼厂存在着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历来都是整顿、关停的重点。今年5月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到2011年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年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发改委文件逼着炼厂要尽快做大做强,尤其是那些大型国企没有收编兴趣的小炼厂,只有迈过百万吨的生死线,才有存活的出路。”卓创资讯公司分析师刘峰评价说。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地炼企业的扩张进一步加速。在山东、浙江、辽宁、天津、福建等地,一批年加工能力几十、上百万吨不等的地炼企业的扩建、新建项目都在推进中,还有更多的拟建项目在等待有关部门批准。

  在地炼企业最为集中的山东地区,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山东37家地炼企业,今年一年内投产的新装置有4套,在建的装置有10套,拟定建设和正在筹划中的装置有11套。全部加起来,新增的年加工能力至少在千万吨以上。

  “实施成品油价格改革后,市场竞争会比以前更为激烈,地炼企业一没政策二没资源,不发展规模,不被关掉也会在市场竞争中死掉。所以能扩建上新装置的,都在抓紧上。”王女士说。

  在扩建中,地炼企业甚至走上了中外合资路线。有消息称,山东东明石化公司目前正与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协商共建一个500万吨级的炼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环评阶段,并且项目施工人员也进驻了工地。如果该项目最后成功建成,将是首个地炼企业和外资共建的炼油项目。 

  在快速做大以跨过生死线之外,地炼企业还在积极尝试着另外一项求生选择。

  “扩建的资金要求很高,没有能力的企业基本负担不起。山东地炼企业现在新建项目时非常注意选择,不再是以单纯的扩大产能为主,更多的是选择上生产化工产品的装置,这在地炼企业里面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山东地炼大王华星集团宋经理表示。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形式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其中,燃料油也被纳入征税范围,其消费税税率从每升0.1元大幅提高到每升0.8元,每吨燃料油消费税较未调整前的每吨101.45元/吨,增加了710.15元/吨。 

  对此,地炼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因为地炼企业的主要油源都是燃料油,所缴纳消费税额中的30%~35%不能抵扣,对他们影响很大。如果继续走成品油的路线,企业就是死路一条。利用石油产品为源头,来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利润相对就高很多。 

  据宋经理介绍,目前厂里已经有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5万吨/年硫黄装置、5万吨/年MTBE(甲基叔丁基醚)装置、60万吨/年液体沥青生产装置和20万吨/年固体沥青装置各一套,目前正在准备新上一套200万吨/年的催化裂解装置。

  据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统计,去年山东地炼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77.3%。进入2009年后,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新燃油税政策实施后,企业每加工1吨燃料油大概将亏损100到360元。 

  “地炼企业只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搞好深加工、精加工,从炼油开始一直将产业链延伸到化工,应对新形势的路子才会宽一些。虽然现在的化工市场也不容乐观,但地炼企业的化工装置规模都不大,可以很灵活地作出反应,相比单纯扩建炼油能力,前景更好。”刘峰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