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众多企业都在捂紧钱袋谨慎投资的时候,中国涂料界却上演了一出“蛇吞象”大戏。2月22日,富思特制漆(北京)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北京红狮漆业有限公司,收购资金达到1亿元。这成为我国涂料领域最大的一宗国内涂料企业并购案。富思特是发展仅有14年的涂料界新星,红狮是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资深民族企业,这惊天一“吞”,不由得让人去寻根究底。
10多年间,这个曾经的大型国企被卖来卖去
红狮是一家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涂料生产企业。其最早源于清朝御用油漆工坊,1945年改创为奋斗油漆厂。新中国成立后,这家国有化的涂料生产企业先后叫作新中国油漆厂、北京油漆厂,1962年改名为北京红狮油漆厂并正式注册“红狮”商标。作为国企的红狮,曾取得了许多骄人的荣誉。
1971年4月,红狮建成当时全亚洲最大的涂料生产基地。1981年1月,红狮引进当时国际领先的醇酸树脂配套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达到国际标准。“红狮”品牌曾连续多次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称号;红狮系列产品曾获得国家银质奖章;企业曾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涂料业综合实力第一名;企业曾连续3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北京故宫、北京饭店、北京长城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等著名建筑都用过红狮牌油漆。这头涂料界大象的气势之壮曾令同行们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企红狮开始由盛而衰,并开始了不断被并购的历史。
1995 年12月,红狮与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合资成立了阿克苏诺贝尔红狮涂料有限公司。红狮接受这次合资的初衷本是想通过与国际大公司的联合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事与愿违,红狮从此坠入持续亏损的深渊。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红狮亏损1800万元;1997年,红狮又亏损了1000多万元。面对这样的状况,荷兰方面最终撤资。时值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高潮期,为了遏制连续亏损的状况,红狮又开始通过改制求生。
1998年11月,红狮与专门搞资产并购的北京汉骐集团闪电般地签订了承债式兼并合同。然而,拯救红狮并不是汉骐并购的本意。据红狮当时的有关负责人回忆,在兼并红狮以后,汉骐没有履行承债式兼并合同,为红狮偿还银行债务,也从未给红狮注入任何资金,反而对红狮的资产进行肆意抽调。2001年,汉骐又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将自己持有的红狮股份的80%转让给上海丰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了这时,红狮已无自救能力,只能任人转卖和处置。
2005年,丰华公司将红狮的工厂迁到北京东五环附近,随即在2005年底将红狮原位于北京南三环宋家庄的大块厂房地皮以超过2.2亿元的价格卖给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搬迁过程中,又有大量设备被遗弃,红狮损失巨大。在随后的2006年8月,丰华公司被沿海地产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重组。重组前,丰华公司将所持有的红狮股权以1.6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深圳市尔泰投资有限公司。
一个曾经的大型国有企业,就这样被跨行业企业卖来卖去,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到富思特收购时,红狮已基本成为一个空壳。与此同时,公司的人才也在大量流失。据了解,在鼎盛时期,红狮的员工总数曾达到5500人,而到后来只剩不到300人。
完成这次“蛇吞象”,仅仅花了3天时间
红狮像奴隶一样被卖来卖去的10多年,正是富思特茁壮成长的黄金时期。富思特是现任董事长郭祥恩于1995年创建的一家民营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建筑涂料和建筑节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施工的集团化企业。业内人士都了解,这家企业在外墙保温涂料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曾起草并制定了多项建筑涂料和建筑节能产品的国家标准。
即便是这样,富思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是远不如红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富思特下定决心收购红狮并一举成功呢?
郭祥恩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袒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想法。他说,虽然富思特已经在建筑涂料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但建筑涂料在涂料领域属于较低档次的产品,利润不高。两年前,郭祥恩就提出要在工业漆和功能漆领域有所作为。但要实现从建筑涂料向工业漆的结构转变,除了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外,在技术储备、技术工人培养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对富思特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然而,就在一次富思特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一名原红狮员工的应聘简历让郭祥恩发现了一个机遇:红狮又要被卖了。郭祥恩当即把这名员工找来,详细了解了红狮的相关情况。这时,郭祥恩才知道,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和红狮洽谈并购事宜,其中不乏一些业内比较有名的企业,如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等。
富思特介入最晚,要取得成功,动作就必须比别人快。于是,一场闪电般的吞并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天,郭祥恩到红狮工厂进行考察,询问了红狮的报价;第二天,富思特与红狮原股东商谈并购事宜;第三天,双方签订并购意向书,同时富思特交付了并购定金500万元。完成这次“蛇吞象”,仅仅花了3天时间。
郭祥恩表示,迅速交付定金是富思特能够后来居上的关键,因为红狮的原股东当时就是想尽快从红狮脱身,将股权越快变现越好,而买主是谁并不重要。
当记者问到这样快的收购会不会过于匆忙甚至草率时,郭祥恩并不以为然。他表示,首先,红狮虽然一直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但他相信红狮的净资产还是超过了1亿元的并购报价。其次,富思特一直希望向工业漆领域发展,而红狮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红狮拥有相当高的品牌价值,即使在最困难的10多年中,仍然有让红狮人自豪的业绩:奥运会所有场馆使用的防腐漆,神舟飞船、陆海空三军的武器装备所使用的涂料,都有红狮的产品。并且,红狮还拥有完整的研发队伍。这些足够让富思特快速出手了。
郭祥恩说,第一是要重拾红狮的尊严
对于富思特迅速并购红狮,有人表示了怀疑:这次并购会不会重蹈此前并购的覆辙?
对此,郭祥恩表示,富思特深知红狮的价值,富思特是红狮的建设者,而不是占领者,更不是征服者。因此,并购完成后,“红狮”品牌不仅将被完全保留,而且富思特还将努力使这一悠久的民族品牌焕发生机。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倒是替富思特担忧。红狮毕竟是一家百年老店,富思特吞下后能不能消化得了?富思特是做建筑涂料的,对工业漆领域的市场能不能掌控?富思特会不会没救成红狮,自己反倒被拖垮?对此,郭祥恩倒并不害怕,他表示,因为富思特接手的红狮确实已经是头快死的狮子了。
第一,在此次并购之前,不仅红狮的资产在流失,它的商业信誉也已经遭到极大的破坏。据郭祥恩介绍,在这次并购前,红狮已拖欠了原料供应商的巨额货款。以致后来发展到了供应商不见现款就不交货的程度。有一次,供应商已经把货运到红狮了,由于没有现款,供应商立即就把货运了回去。
第二,员工人心涣散。10多年来,红狮已经历了几批股东的来回折腾。这一次将交给谁,下一个老板又会如何折腾,都是员工们根本无法掌控的。因此,大批技术员工只能辞职另谋出路。
对于下一步的运作,郭祥恩表示,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拾红狮的尊严和信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处理红狮的债务,恢复红狮的商业信誉。据了解,为偿还红狮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欠款,富思特花了近2000万元。其次就是要对红狮员工的心理创伤进行抚慰,让他们稳定下来,对未来产生信心,焕发对红狮的激情。
郭祥恩告诉记者:“红狮员工对企业还是很有感情的,很多都是父子两代在红狮工作,在红狮工作了10多年、20多年的员工比比皆是。他们非常希望红狮能回到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员工的这种态度坚定了我们成功的信心,因为我们与这些员工一样有希望红狮发展的诚意。”
据了解,红狮原有的管理团队将被继续留用。郭祥恩告诉记者:“红狮的财务总监问我,难道不从富思特派一个自己人来管理财务?我告诉他,我用谁谁就是自己人。另外,我还从红狮新提拔了一名员工担任总经理助理,负责红狮的监督审计。这是两个很重要的职位,一个是财务,一个是运营监控,而现在都是红狮的人在担任。红狮人觉得他们是受到尊重和信赖的。我觉得,这些对重拾红狮人的尊严和信心非常重要。”
郭祥恩说:“在获得红狮员工的信任后,我把红狮目前处境艰难的客观情况开诚布公地告诉了红狮员工,并告诉他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红狮在商业信誉、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听了这些话之后,他们的心里反而更踏实了。因为他们觉得,新来的老板对红狮的情况很了解,并不是不务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