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坚信SARS不会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步伐

   2003-06-02

91

  虽然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在中国的蔓延造成数千人感染,并导致局部地区的商业活动陷入停滞状态,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仍然对中国维持现有经济增长率充满信心。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导,胡锦涛周三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发表讲话称,SARS对中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中国将克服暂时的困难,在抗击SARS的战役中取得胜利,同时保持经济发展步伐,继续为促进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中国报告的SARS感染人数继续下降,周三报告新增4例SARS感染病例,新增死亡病例4人;其中北京地区新增3例感染病例,新增死亡病例3人,另一例死亡病例发生在东北部的吉林省。中国卫生部公布,中国迄今共发现5,323例SARS感染病例,其中325人死亡,92人治愈出院。

  俄罗斯也确认了境内的首例SARS病例。该病例发生在俄罗斯远东与中国边境省份黑龙江的交界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北京的专家对中国SARS感染人数的骤然下降迷惑不解,其中一些人质疑中国可能未将症状较轻的病例包括在内,从而少报了病例数字。

  胡锦涛并未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作出具体预测。中国政府最初设定的2003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但中国及国外的经济学家均预计SARS疫情将削弱这一目标增幅,一些人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因SARS下降整整一个百分点。

  目前,北京当地居民的生活正逐渐恢复常态。一些餐馆和商店重新开张,街上的行人也日渐增多,不少人都没戴口罩。而在据信是SARS最初爆发地的广东省,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基本步入正轨。

  尽管如此,SARS对经济的威胁仍然逐渐显现。受该疾病打击最大的旅游业仍未出现明显的反弹迹象。北京许多酒店的客房空置率居高不下,而外国商旅人士仍然不愿涉足中国,许多商业交易悬置不决。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估计,原先预计今年将产生800万个新就业机会,但目前来看,有一半可能无法实现。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SARS造成的冲击尚未反映出来。例如,餐馆和商店在经历了数月的亏损后,如果消费需求仍萎靡不振,可能被迫采取裁员手段。一名驻北京的欧洲商业人士称,他所在的公司在中国销售动物饲料,目前业务尚未受到影响。但他预计,未来两三个月,如果酒店和餐馆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持续下降,肉类加工商就会面临窘境,而最终影响到动物饲料的销售。

  台湾SARS疫情逐步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一改过去对台湾疫情的忧虑态度,转而相信当地的疫情正逐步受到控制。

  世卫组织官员此前多次在声明中称,台湾地区的SARS疫情可能尚未进入高发期。这令过去一周反复强调已有效控制疫情的台湾政府大为不满。本周一,世卫组织还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SARS仍然在以全球最快的速度在台湾地区扩散。

  然而,时隔两日,世卫组织发言人Dick Thompson周三暗示,外界对该组织有关台湾疫情的部分声明存在曲解,并表示世卫组织越来越相信,台湾的SARS疫情已经度过高发期。

  本周台湾的每日新增病例数保持在较低水平,周三新增11例感染病例,5例死亡病例。上周,由于政府加快对疑似病例的诊别程序,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一度高达65例。迄今为止,台湾共发现610例SARS病例,其中81人死亡。

  香港周三新增2例SARS感染病例,1例死亡病例。当地感染总数达到1,730人,其中270人死亡。

  香港周三没有新发医护人员感染病例,10名SARS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回家休养。港府官员正考虑采取更多额外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将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罚款额上调至1,500港币(195美元)以及禁止在市场上出售活鸡等。

  在中国南部和香港曾经爆发的禽流感致死率极高,其传染源与活鸡有关。而SARS的爆发则可能与华南地区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习惯有关。

  鉴于贩卖野生动物的市场可能是SARS的传染源,中国政府本周下令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并于周三开始对这类市场进行突击检查。医学专家怀疑,SARS病毒可能来源于中国人食用的某种野生动物。

  据《广州日报》报导,广东省相关部门突击检查了广州市4家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缴获野鸡等野生鸟类和狐狸至少321只以及重达55磅的蛇。

  广东省的野味餐饮颇负盛名,蛇、灵猫和獾都成为当地人的口中餐。许多人相信食用这些动物可以补血壮阳,增强体质。

  上周,科学家在市场上出售的灵猫、貉和獾等三种动物体内检测到SARS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称,科学家在深圳某食品市场负责处理野生动物的工人体内发现病毒抗体,这为相信SARS病毒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据《中国化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