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油企政策转变实力增强 引发石油巨头隐忧

   2011-05-13 石油石油

208


  北京商报消息 针对民营油企接连不断的政策转变,已经引起了石油巨头的担心。昨天,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分公司党委书记马野表示,在不断获得政策支持后,现在已颇具实力的民营油企将不会只满足于下游,还将向石油行业的中上游进攻。
  马野昨天出席第四届“中国石油北京杯”首都的士英雄评选启动仪式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民营油企已经组成了舰队。”马野认为,目前民营油企已经有了进攻石油行业中上游的实力,政策不断放开后他们会向上游发展。
  马野的担心不无道理,目前针对民营油企的政策正逐渐的发生转变。8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通知要求中石油不得对系统外企业停供、限供成品油。该通知被民营油商们认为是国家对民营油企的政策发生转变的良好征兆。
  目前,中国民营油企更多地集中于石油行业的下游,按照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民营等社会加油站近6万家,占到全国的56.3%。民营油企进入石油行业中上游的政策也在逐步放开。
  国务院2005年发布“非公有制经济36条”,其中第二条提到,“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原油经营资格也已经开始对民营油企发放。今年7月30日,商务部宣布赋予5家企业原油经营资格,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国际四家“国”字号企业外,身为一家民营企业的中艺华海进出口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事实上,民营油企也已经将触角伸到行业中上游。据统计,中国现有民营等社会石油批发企业占全国总量的33.4%,销售石油总量约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1/3。此外,目前地方炼油厂的炼油产能也有相当规模,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现在地方炼油厂的产能可达到上千万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乐观地认为,未来针对民营油企的政策都会改变,甚至包括目前国内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能够获批的原油炼化“排产计划”。根据规定,如果没有排产计划海关则不允许企业进口的原油过岸,目前甚至中海油、中化国际这样的国有企业都不能获批。
 
 
更多>同类资讯
• 智造未来•数据为证 金旺智能三大战略新品引领 • 《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促进行业
• 樊小宁:驾驭新经济变局,打造企业营销的不败之 • 广西鸿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申请解除农民工工资保
• 工信部等部门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将进行摸底评 • 炔烃选择性加氢研究获进展
• 仪征化纤开发无孔防水透湿膜用高性能TPEE • 钙钛矿基薄膜叠层电池研究获进展
• 生态环境部:计划到今年底前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 • 山西省化工园区(第五批)拟认定名单公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