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石油注册成立多家新公司!

   2024-05-20 中国石油报

62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受到各方关注该公司由中国石油全资持股,其经营范围含石油制品制造、化工产品

近期

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受到各方关注

该公司由中国石油全资持股,其经营范围含石油制品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合成材料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销售、电气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等。

不久前,据江苏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发布的公示,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拟在通州湾沿海绿色化工拓展区建设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超116亿元。

该公司成立是中国石油加快推进“双碳三新”业务布局的一大重要举措。

坚定不移推进

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油“双碳三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戴厚良董事长多次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要,结合公司发展所需,锚定目标、转变观念、积极行动,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中国石油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加快推进“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发展跑出“加速度”,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为深入推进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新能源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国石油频频落子新能源产业

一家家新能源企业相继成立

新能源版图愈发清晰明朗

2023年9月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成功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并重组成立了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充电平台领域。此次收购有利于加油站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网络、打造“充电+”产业生态,助力销售公司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发展。

2023年12月26日,中油(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000万人民币,该公司由中国石油、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49%。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供暖服务等。

2023年12月28日,由中国石油、赛轮轮胎等共同持股的广东瑞斯拜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中国石油、赛轮轮胎和敦晨贸易三家单位共同持股,主要经营内容包括轮胎、机械设备、润滑油、电池、橡胶制品等化工产品销售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等技术服务相关业务。

2024年1月2日,中国石油在秦皇岛市成立冀油秦皇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由中国石油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含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供冷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热力生产和供应、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

2024年5月13日,新能源投资再下一城。中石油昆仑资本宣布对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锂源新能源”)进行战略投资。锂源新能源是一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专注于新能源科技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此次投资是中石油昆仑资本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也是锂源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除了新能源新材料,中国石油还致力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推动“数智中国石油”建设。2024年1月23日,中石油(北京)数智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未来将引领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该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以及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等。

中国石油“双碳三新”业务发展

跑出“加速度”

冀东油田分布式自发自用光伏发电项目 。杨军 摄

当前,中国石油加快推进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绿色能源“风光”无限——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各大油气田公司在新能源上继续发力,为“双碳”事业做出贡献。2月,塔里木油田在新疆喀什建设的伽师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次并网成功,据测算该项目年发电能力可达10.4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煤3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1.2万吨。截至3月17日,大庆油田自消纳风电项目并网规模达8万千瓦,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54万吨,成为中国石油自消纳风电并网规模最大油田。4月22日,中国石油最大水面光伏发电项目——冀东油田分布式自发自用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预计首年日均发电量为14.9万千瓦时,项目产出绿电并入冀东油田陆上110千伏变电站,预计年可节约标煤1.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9万吨。

锦州石化石油针状焦(负极生焦)。龚晓飞 摄

此外,中国石油新材料提速工程成效明显,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持续促进新材料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独山子石化新材料产量超过4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溶聚丁苯橡胶、PE-RT管材料、茂金属聚乙烯膜料等新材料产销量全国第一。锦州石化4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致力于打造世界级针状焦生产基地,该公司生产的针状焦应用于国内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领域,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兰州石化在合成橡胶新材料开发中取得新突破,2023年11月,该公司成功试生产出羧基丁腈橡胶产品XNBR-3304,相关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满足高性能羧基丁腈橡胶材料的市场需求。

在终端业务上,中国石油加快向“油气氢电非”综合性能源服务商转型。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油累计建成光伏库站1875座、充电站957座、换电站69座、加氢站22座、综合能源服务站72座。

为顺应能源转型大势

满足市场多样需求

中国石油积极转型

持续加大清洁能源生产供应

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

开发和利用

未来

中国石油将继续书写

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起期待“绿色中国石油”

“气质”更加清新

脚步更加稳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