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执意建设LNG接收工程有何利弊及外溢效应?

   2023-06-05 《中国石化》杂志2023年第6期

46

核心提示:欧洲地缘危机爆发以前,德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占其天然气进口量的55%以上。德国正是依靠俄罗斯廉

欧洲地缘危机爆发以前,德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占其天然气进口量的55%以上。德国正是依靠俄罗斯廉价油气资源,并运用自己雄厚的资金与先进技术,成为欧盟国家经济发展领头羊;同时利用进口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过渡性能源,使德国能源转型走在世界前列

德国政府执意建设LNG接收工程,短期效果明显,但从经济角度分析,这种建设并不划算,甚至代价过大

2022年11月15日,德国威廉港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端工程顺利完工。目前德国还有多个浮式LNG接收站正在加快建设,全部完工后,德国的LNG进口能力将达到每年至少295亿立方米。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表示,德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而使用液化天然气,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

天然气断粮,德国执意建设LNG接收工程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生产、应用LNG。但在欧洲地缘危机爆发引发的德国及欧洲能源危机以前,德国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基本不需要LNG。那时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往德国,对德国无论是成为举世闻名的欧洲最大经济体,还是世界能源转型的优等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洲地缘危机爆发以前,德国制造业发展与民用所需天然气,主要通过输气管道“北溪1号”大量从俄罗斯进口。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支持了德国经济较快增长,也为德国能源转型“弃核、弃煤”提供了有力支撑。当时,德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占其天然气进口量的55%以上。德国正是依靠俄罗斯廉价油气资源,并运用自己雄厚的资金与先进技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欧盟国家经济发展领头羊;同时利用进口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过渡性能源,使德国能源转型走在了世界前列。

欧洲地缘危机爆发后,德国新政府跟随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极限施压,俄罗斯以油气资源作为反制手段,对不友好国家用卢布结算到限量对欧洲出口天然气,直至北溪输气管道被炸,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基本处于断气状态。这样就让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的德国乃至欧洲陷入了能源危机之中。特别是德国由于主要通过天然气输气管道进口俄罗斯天然气,LNG接收基础设施基本就是空白。

面对这样的现实,德国新政府认为,德国天然气困境的根本原因是过去对俄罗斯油气资源进口依赖造成的。要摆脱这种依赖,不仅要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更多风能电力、光伏电力、生物质能电力等解决能源问题,还要通过实施油气能源进口多元化摆脱困境。当务之急是建设LNG港口接收基础设施。2022年11月德国首个LNG接收站在下萨克森州威廉港建成。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威廉港浮动式LNG接收站管道每年天然气容量达100亿立方米,约占德国2021年全年天然气消耗的10%。为了彻底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依赖,德国政府宣布还要建设更多的LNG接收设施,不仅要在海运港口再建设4处LNG接收设施,还计划建设一个陆上LNG接收终端,以取代现有的临时接收站,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德国LNG接收工程建设短期效果明显

从碳排放与保护生态环境视域看,天然气作为介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低碳清洁能源,其碳排放低于煤炭和石油,而且比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利用成本低。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把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过渡性能源。有数据表明,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每替代一个百分点的煤炭,将会减少碳排放两亿吨。另外,天然气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其在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德国能源转型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从制造业发展与民生需求,还是更好、更快实现能源转型目标与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离不开天然气。

德国完成对天然气进口商Uniper国有化。图为由Uniper公司运营的威廉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码头。视觉中国 供图

德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石油、天然气资源却十分匮乏。天然气资源储量只有3820亿立方米,其天然气开发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顶峰。据德国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德国石油产量180万吨,天然气52亿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所需大量石油、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2021年,德国天然气需求量约为905亿立方米,90%需要进口。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55%,石油占比34%,油气能源十分依赖俄罗斯。

对于德国威廉港LNG接收工程建设顺利完工,首艘FSRU装置“海王星”号抵港并供气,以及加快LNG接收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与效果,各种媒体众说纷纭。其效果如何,真的能完全解决德国天然气对外依赖吗?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全面分析,还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认识。从短期看,不算经济账,特别是从2022年冬天过冬看,其效果显著。2022年德国居民过了一个较为温暖的冬天,工商业所需天然气短期供应也没有出现问题。

德国LNG接收工程建设并不划算

德国政府执意建设LNG接收工程,但从经济角度分析,这种建设并不划算,甚至代价过大。据德国经济与气候保护部信息,威廉港LNG终端建设成本大幅超过预期。该机构表示,购买与维护浮式液化天然气终端将比计划多花费30亿欧元,总成本约为65.6亿欧元。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德国即使建设再多的LNG接收基础设施,也摆脱不了进口天然气的对外依赖,除非德国像“弃核”一样“弃气”。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德国的自然禀赋决定了德国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德国本身缺乏天然气,利用页岩气技术对本国天然气开发,又不符合德国保护环境要求。因此,德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高的现实是难以改变的。德国可以下决心不计代价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实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但是,进口多元化也是进口,也不能把天然气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况且舍近求远、舍廉价找高价进口天然气,无论口头上怎么说“政治正确”,但经济与国家利益上都不划算。

其次,LNG出口国首先要满足自身需求,出口LNG也会有自己国家的战略考量。对LNG进口国来说,LNG进口来源也存在不确定性。当今世界LNG最大的出口国主要是澳大利亚、美国、卡塔尔、俄罗斯等。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警告称,2023年澳大利亚天然气或出现短缺与价格飙升,敦促政府限制LNG出口。对此,澳大利亚资源部长马德琳·金宣布,延长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安全机制至2030年,要求澳大利亚东海岸LNG供应商限制部分出口以供国内市场。虽然澳大利亚LNG买家主要在亚太,但这一举动也必然影响全球LNG市场。2022年美国LNG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主要卖家,2022年前5个月美国大部分LNG出口欧盟和英国,占美国LNG总出口量的64%,对德国及欧洲缓解俄罗斯断供天然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美国7个LNG出口端的出口量已经达到峰值,况且美国有些州也面临天然气短缺问题。就算美国敞开供应,长期看也存在不确定性问题。卡塔尔与德国一波三折终于达成了LNG供应长期协议,但是,随着国际天然气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价格飙升,能否完全满足德国LNG长期需求,也有待时间考验。

最后,LNG价格考验德国承受能力。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2年3月,德国天然气进口金额达到上年同期的4倍,同比增速高达304%。进口天然气金额大幅上升,不仅大幅拉低了德国的外贸顺差,还推动了其通货膨胀。2022年3月德国批发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3%,创下了“两德统一”以来最高纪录。2022年7月,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天然气进口价格是上年同期价格的3倍。德国50%的家庭用天然气取暖,根据德国科隆莱茵能源公司提供的数据,在科隆每户家庭年用天然气1万千瓦时,则每年的费用将从约960欧元增加至2002欧元左右。又据德国《每日镜报》网站报道,按照2021年8月天然气价格水平,一户普通家庭年天然气消耗量为2万千瓦时,需支付1258欧元,而按2022年8月天然气价格水平,则需支付3568欧元,增幅达184%。液化天然气进口价上升,政府必然把额外费用分摊到所有天然气购买者身上。这不仅加重普通居民的生活负担,更重要的是以油气资源带动的生产成本增加,必然进一步加大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导致企业外逃以避风险,这对德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更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德国LNG接收工程的外溢效应

德国破釜沉舟、大力兴建LNG接收基础设施工程,目的是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这一举措直接的外溢效应是世界LNG船运租金价格飙升,催生大量海上小型浮式工厂。据国际航运方面报道,LNG运输船迎来爆炸式行情。2022年冬天LNG运输船的日租金达到50万美元/日。在冬天往返航程的LNG船舶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元/日。过去LNG通常是在沿海的大型工厂生产的,生产商在大型工厂将油/气田产生的天然气处理、液化成LNG,再通过航运运输至LNG接收终端。随着LNG受宠,很多生产商正在使用可以在海上生产LNG的专门船只和平台来简化这一过程。这些经由船只改造而成的浮式LNG工厂只需两年便可投产,海上小型浮式工厂正日益成为新宠。德国LNG接收工程除了上述直接外溢效应外,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为对俄罗斯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它不会制止俄乌之间的冲突,甚至也不会降低冲突的烈度。俄乌之间的冲突不是因为德国天然气进口引起的,也不会因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而结束。尽管德国包括欧盟很多国家非常清楚这一点,甚至以牺牲自己国家利益制裁俄罗斯也并不是他们的初衷。

二是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会对俄罗斯经济给以重击,但是也不会因此而彻底打垮俄罗斯。并且俄罗斯还会通过反制手段,使德国及欧盟受到反噬。俄罗斯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欧洲能源市场,但俄罗斯会把能源出口通过“东进”“南下”更多地投向亚洲等需要天然气的地方。

三是短期看会影响德国能源转型,放缓“弃煤、弃核”计划;长期看会加快德国的能源转型步伐,但要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德国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其要端牢能源饭碗,必须依靠能源转型。但是,因为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这就更需要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能源的彻底转型。

四是会导致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欧洲能源危机已经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德国及欧洲通过进口LNG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为美国LNG出口开拓了欧洲市场;美国通过美元加息致使欧元贬值,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的LNG要按美元结算,其结果长期来看必然是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美国自然成为最大的获利方。德国LNG接收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供求格局,还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能够更理智地谋划自己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战略。(作者 魏超 系同济大学讲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