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追问

   2010-11-30 中国化工报吕海波 徐岩

52

 

图为地质专家在重庆考察页岩气资源。 (唐颖  摄)


    
      10月底,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底将启动国内页岩气开发的首次招标。11月中旬,中海油宣布成功购入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旗下60万英亩鹰滩页岩油气项目1/3的权益,探路页岩气开发。近期召开的多场与页岩气开发相关的研讨会更是场场爆满。关于页岩气的种种思考,也再次具体起来。


    能解年复一年的 “气短”之忧吗


    受制于天然气供需矛盾,每年一次的冬季气荒如约而至。今年,不仅沈阳、合肥、长沙、北京等多个城市举行听证会上调天然气价格,气头化工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本月上旬,由于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辽通化工宣布自今年11月10日至明年3月25日,公司下属辽河化肥厂合成氨、尿素装置停车检修。来自海关总署的报告证实,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呈逐年扩大之势,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约为300亿立方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也表示,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非常大。据测算,到2015年和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2000亿立方米和4000亿立方米,但国内常规天然气产量却难有大的突破,将分别达到1400亿立方米和2500亿立方米。按此推算,2015年和2030年的供需缺口将达到约600亿立方米和1500亿立方米。


    “在常规天然气上产乏力的情况下,作为非常规天然气之一,页岩气开发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国内对页岩气的期待与美国页岩气开发在去年显现出的实际效果不无关系。据了解,美国2009年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了俄罗斯,坐上了天然气生产国的头把交椅,其中页岩气的开发功不可没。去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达到全美天然气产量的15%。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及商业化使美国天然气储量增加了40%,大批计划中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订单都被暂停。


    我国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和开发潜力。国内专家认为,中美页岩气聚集的机理条件、地质条件相似,我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可采量大约为26万亿立方米,与美国的28.3万亿立方米大致相当。以美国今年页岩气产量1000亿立方米计算,我国页岩气产量只需达到美国的1/3,就可以弥补目前国内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需缺口。


    同时,页岩气的开发还有望改变国内能源供应的地理格局。据了解,我国现今的大部分油气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除了四川盆地以外,仅有江汉、苏北等小型油气产区零星分布。扬子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勘探领域,但由于地质背景复杂、油气保存条件薄弱等原因,该地区常规油气勘探始终处于艰难状态。但根据页岩气聚集机理研究,这些不利于常规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可能恰恰是适合于页岩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以扬子为核心的中国南方地区将有可能成为南方地区区域性油气勘探发现的重要突破口。而南方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页岩气勘探一旦实现重大突破,不仅将改善当地能源结构,而且还会对中国能源供应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已经迈出了页岩气的探索步伐。图为中石油员工正在四川长宁进行页岩气藏二维地震勘探。(屠强 摄)


    技术上能够有所突破吗


    对于新能源开发,国家补贴政策一向是企业关注的热点,页岩气也不例外。据张大伟透露,鼓励页岩气开发的支持政策正在制定中,其执行标准将比照煤层气。而我国煤层气支持政策无疑是颇为优惠的:一是采气就有补贴,每立方米煤层气国家补贴0.23~0.3元;二是国土资源部针对煤层气在矿产资源两权使用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上进行减免;三是引进技术配套的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等。


    与此同时,国家也于去年启动了对页岩气资源的摸底勘探工作。国土资源部2009年开始布署在川、渝、黔、鄂4省市交界处约2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建立先导试验区,并于当年11月,在重庆市彭水县连湖镇启动了第一口页岩气战略调查井。


    但专家们仍旧认为,我国大规模开采页岩气还存在不小的困难。第一个制约因素在技术上。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所战略研究室主任董大忠认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隐蔽性,涉及到包括岩心测试在内的8个关键性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国内都比较缺乏。他同时指出,非常规气藏风险集中在工程技术进步上,国内目前还缺乏页岩气的地质勘探关键技术,以至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对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全面估算,页岩气资源有利目标区有待进一步落实。 


    不仅勘探技术有待提高,勘探指标参数体系也亟需改进。张大伟说:“打井不光靠技术。中石油曾经打过一口井,取出岩芯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国内,另一半让合作的美方带走,双方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我们测得含气量很低,美国人测得含气量很高。这说明我们的指标参数体系存在问题。” 


    据了解,为了加快国内页岩气开发的技术进步,中美双方已经就页岩气开发展开合作。今年5月份,中美已签署了《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行动计划》。尽管中美页岩气领域合作的大方向已定,但美国在技术出口方面也仍存戒心。张大伟对前不久赴美交流的印象深刻:“8月28日,我前往美国参加美国国务院组织的页岩气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期间美方组织大家去气田现场考察,我们这些外国代表坐在车里,远远驶过目标区,能看到一侧竖立着许多井架,但根本看不清虚实。”张大伟认为,与汽车、航天等我国经历漫长引进、消化、吸收最后自主创新的过程一样,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不会一帆风顺。张大伟同时表示:“美国地势比较平坦,而我国优质页岩多分布在丛山峻岭间,比如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地表条件不太好,给中国勘探开发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技术能力之外,制约国内页岩气开发的第二个问题是管网设施。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管道所所长孙春良曾向媒体表示,美国天然气管网在70万~80万千米,像蜘蛛网一样。而我国管线建设还相对落后,总长仅3.5万千米。虽有西气东输、陕京线等大型输气干线,但其他管线仍处在建状态。


   刘毅军也认为,现在已有天然气管网的承载能力和我国管网准入的体制对页岩气开发将形成很大制约。“我国现在天然气管道才仅仅是干线连接,连‘网’都谈不上。”刘毅军建议政府在完善“老线老价、新线新价、一线一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联网定价、管网准入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推进管网经营的新模式,比如把部分管道独立出来,不由开发公司来经营,而由专门的公司来经营。以此让管网准入为页岩气开发助力。


    会成为下一个 垄断领域吗


    在页岩气诱人的开发前景前,国内大型石化央企都已经迈出探索步伐。


    本月中旬,中海油宣布购入美国切萨皮克鹰滩页岩油气项目33.3%的权益,试水页岩气开发。之前中石油、中石化已有动作。2008年底,中石油进行了滇黔北矿权登记,并开挖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料井,后又与壳牌、康菲、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开展合作研究与试采开发。今年6月,中石油又与加拿大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合资开发加拿大公司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北部的页岩天然气田。中石化也于今年初宣布与英国石油公司在贵州凯里、苏北黄桥等地着手合作开采页岩气,并先后启动了南方部分区块页岩气研究工作。 


    如果看各类文件的字面,国家是欢迎中小民营企业参与页岩气开发的。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中指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但看上去很美的文件,在现实中却是另一回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油气领域的首次项目招标有望在今年底落子页岩气领域。此次招标的页岩气区块共有6处,3处位于贵州省,1处位于重庆市,1处位于山西省,另有1处位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处,每块面积都达到6000~7000平方千米。而获准竞标的只有4家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对此,刘毅军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比较难。一是在常规油气开发阶段就没有给中小企业提供生长土壤,因此国内具备勘探开发经验的中小企业特别少;二是国内天然气管网都被几大石油公司控制,国家也没有建立天然气管网的准入体制,其他企业即使开采出了页岩气,也无法入网。这就等于断了其他企业开发页岩气的路。刘毅军说,美国的支持政策是不如我国的,但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时多是中小企业参与,该行业发展起来就比较有活力。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认为,从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来看,能源的问题,并不是资源的问题,而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问题。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巨大成功值得深思。页岩气技术方面就是水平井和水平压裂技术,该技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只有美国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化,这得益于美国较好的鼓励创新体制。众多小公司,在不断创新中,千方百计压成本挤利润,最终实现了技术的商业化突破。美国页岩气开发背后的创新体制,值得中国学习。姜鑫民也认为:“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可以探索适当放开矿权,允许有能力、有技术也达到准入标准的民间资本进入。”


    刘毅军建议,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逐步培育民营中小企业的参与能力。“有些区块招标时可以进行一些尝试。比如,国外公司想要竞标,必须找一个国内民营企业合作才能投标。在这种带动下,民营中小企业就可以在不断的摸索中渐渐培育起来。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可以让这个产业更有活力,更可持续。”他同时指出,如果要鼓励中小企业进入页岩气开发,我国在新建管道和管道制度上应该有更长远的考虑。要下大力气解决管网准入的问题,促进竞争局面的实现。没有管网的支持,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竞争局面是很难形成的。即使出现一两个企业,也会很快消亡。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