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即将投产通气之际

   2019-12-02 中国石油报

47

核心提示:历经5年准备和建设,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即将投产通气。巨大的气流将从遥远的俄罗斯恰扬金气田呼啸

历经5年准备和建设,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即将投产通气。巨大的气流将从遥远的俄罗斯恰扬金气田呼啸而来,经加压后将在直径1422毫米的钢管内疾驰,经黑河首站入境后又向下游奔涌而去……

沿着中国版图东部,这条能源巨龙蜿蜒前行,随着今后中段和南段的陆续投产,它将经东北至华北,而后又向华东奔去,在黄浦江畔激荡起能源浪花,成为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世界的东方,这条起舞的能源巨龙,历尽艰辛,百炼成钢,凝聚了中国智慧,大写了石油精神,在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坦诚与务实

  一条深化中俄关系的管道

上海的早晨,书写着东方传奇。

2014年5月21日凌晨4时许,黄浦江静静地流淌,大部分市民还在沉睡当中。又经过一个通宵的谈判,围绕中俄东线天然气价格存在的分歧终于找到契合点,中俄双方谈判代表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这是一场跨世纪谈判,这是一个总价达4000亿美元的超级大单。俄气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说:“从来没有和任何公司签过这么大的单子。”

中俄两国毗邻,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而一个日益强大的俄罗斯也需要参与到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互利共赢,是两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最大共识。

如果从1994年中俄两国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开始算起,这场谈判到2014年正好经历20年。中国石油一位谈判代表称,曾在一年之内,他在中俄两国间往返50余次。双方始终坦诚务实地面对分歧,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又都希望最终达成合作。

在这20年间,中俄两国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能源领域合作,每一次中俄双方最高首脑会晤,对于有关能源方面的核心问题、关键走向,都给予重要指导。

2007年以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的改变,为中俄之间的谈判提供了突破口。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而能够迈向共识,除地缘政治、国情与资源现状因素外,中俄两国政府、两国企业之间始终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努力达成互利共赢的共同心愿发挥了主导作用。

回望过去,中俄能源合作持续交流推进。2011年和2018年,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相继投入商业运营,每年通过管道向我国输入原油3000万吨。2017年中俄亚马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投产,2018年7月,首船液化天然气运抵中国。这些合作项目为深化两国关系和能源领域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中俄西线、中俄远东线都在双方的商议之中。而中俄东线正成为连接两国能源合作的过去与未来、进一步深化中俄关系的桥梁与纽带。

  光荣与梦想

  一条亮点频现的管道

中俄东线谈判尘埃落定之后,管道建设准备好了吗?

2018年7月29日,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总经理姜昌亮坦言,承担这一工程,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事关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9个省区市的工业和商业用气,也事关沿线3亿多民众的生活用气。

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直径、12兆帕压力、X80高钢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也是单管输量最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从管道建设所处环境看,管道沿线自然环境复杂,多年冻土、水网沼泽和林带交替分布,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给管道建设带来巨大挑战。这也是试验段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而两年多后才正式进入全面加速建设阶段的重要原因。

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广大管道科技人员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先后攻克管材制造、管道断裂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X80、1422毫米天然气试验介质的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验证了自主研制钢管的安全可靠性。取得技术成果48项,形成13项技术标准。

在推动管道核心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的同时,带动了我国钢铁冶炼、制管、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内气田、管道、储气库、天然气利用项目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实际施工情况看,这一工程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焊接参数和焊接操作,首次实现了管线100%自动化焊接、100%AUT检测、100%机械化防腐补口。“用‘万无一失’来概括精确度已经不够用了,全线30万道焊口要无一失误。”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工程专家组组长张利说。

为加快管道建设,中俄东线项目投入建设人员4000余名,施工机械2000余台套,发挥建、管一体化优势,采用“一体化管理团队+监理+设计+采办+施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建设效率。特别是2018年7月以来,中俄东线项目全线开展了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发挥集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监理等于一体的联合党工委作用,并依托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夏季克服林沼地举步维艰和蚊虫肆虐的困扰,冬季经受了零下40摄氏度极寒低温考验,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这条跨境管道。

中俄东线俄方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约3000公里,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2200公里。一期工程从气源地之一的恰扬金气田出发,在黑河跨境段与我方管道互联互通,俄方管道管径为1420毫米,内部采用具备先进工艺的光滑涂层,外部由纳米复合材料制成保温层,耐腐蚀,运输成本低。

中俄东线跨境段由中方施工,是我国首条穿越国境的盾构隧道。双方对此高度重视,从选择穿越点到穿越方式,从确定设计标准到现场施工,先后经过了22轮磋商,跨境段投产运行又经过5轮磋商,最终达成共识。

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次全面推广“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的样板工程。这一工程首次实现了管道建设关键工序远程实时监控,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的智能工地建设;广泛开展管道数字孪生体构建,开创了管道建设新模式;着力开展管道实时泛在感知、系统分析等工作,努力实现复杂天然气管网的全区、全时域优化运行。

中俄东线也是我国一项绿色环保工程。中国石油秉承环保优先理念,在北段通过缩窄机械作业带,减少了树木砍伐,管沟回填及时恢复植被,特别是在江河湖泊、森林路桥等环保高敏感区,采取涵洞、盾构穿越等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管控,保护了“绿水青山”的原始风貌。

目前,中俄东线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代管道的标志性工程,为我国今后加快管道建设,建设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按照我国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将新建约10万公里油气管道。管道人将以中俄东线的优质高效建设为发端,为新的梦想全力以赴。

  经济与民生

  一条利国利民的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长5111公里,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区市。2020年输气量约50亿立方米,随着今后中段和南段的陆续建成投产,逐步提升至每年380亿立方米输气量。中国石油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竭力把整个中俄东线工程建成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造福人民的示范工程。

中俄东线北段包括“一干三支”,即黑河—长岭干线和长岭—长春支线、明水—哈尔滨支线以及大庆—哈尔滨支线,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明水、大庆、肇源和吉林省的长岭设有5座分输站。北段投产通气后,将首先改变东北缺少足量气源供应的现状,有助于东北振兴,带动工业、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另外,目前通过秦沈线的双向调峰作用,也可缓解华北地区取暖季用气高峰期的保供压力。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中,东北一直缺少一条管道天然气进口通道。中俄东线的建成,补齐了这一短板,使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实现了原油和天然气都能输送。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从天然气资源灵活调运看,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分布不平衡,重点消费区域远离气源地,以往受管网建设短板制约,天然气管网的灵活调运优势得不到发挥。中俄东线全线建成后,可与西气东输、陕京系统、东北管网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对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格局意义重大,提高资源的灵活调配能力。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激活一条天然气经济发展带,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我们制造产品必须使用天然气,用气量逐年提升,2018年我们用气量达到1亿立方米。中俄东线投用后,对我们今后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中国一重集团设备能源管控中心能源部总经理杜建民说。

从促进天然气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看,伴随中俄东线北段的投产以及当前中段、南段的持续建设,我国将根据地质条件等情况,在中俄东线沿途新建或扩容原有储气库,充分发挥境外气源在储气调峰中的作用,有力推进我国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天然气不仅供应中国,也提供给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消费者。恰扬金气田所在的俄罗斯萨哈共和国也推出与这条管道相关的生产和服务计划,管道经过地区可借此发展天然气加工和化工行业。对于沿线城市而言,此项目可创造就业岗位,带来更多收入,这条管道无疑也会推动俄罗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今后中俄东线中段和南段的建成投产,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将会用到越来越多的俄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并有助于天然气发电、绿色交通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崛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后达到年引进380亿立方米的气量后,与燃煤相比,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排放312万吨,祖国蓝天会更蓝,人民生活更幸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