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油气市场回眸

   2017-12-26 中国石油报

54

核心提示:编者按:临近2017年年末,国际油气市场仍是全球政治、经济、民生关注的焦点。中国石油报特为读者呈现一年来

编者按临近2017年年末,国际油气市场仍是全球政治、经济、民生关注的焦点。中国石油报特为读者呈现一年来国际油气市场的特征简析及中国石油今年的国际合作大事件,欢迎读者交流、指导。

历经2014年以来的油价寒冬,恢复油气市场稳定态势成为近两年国际油气行业各方的共识。今年,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历史性减产合作推动下,国际油气市场继续以“再平衡”为主基调,呈现出四大特征。

国际油价窄幅震荡上行

今年国际油价从上半年的震荡下行,到下半年总体上涨,在45至65美元范围内实现“V”形反转。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约为55美元/桶,WTI原油期货均价约为51美元/桶,较2016年均值分别上涨了约20%和15%。油价上行趋势已保持了20个月,可认为国际油气市场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24个产油国,去年年底实现8年来首次180万桶/日减产协议并延长至2018年年底。今年下半年欧佩克减产执行率达到90%以上,非欧佩克产油国也达到70%,成为带动油价上行主因。此外,上半年美联储加息,下半年的中东地缘政治事件,都造成了油价小幅波动。

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努西·巴尔金多认为,石油市场的重新平衡正在实现过程中,石油市场的可持续稳定性是吸引未来投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则指出,油价越高,石油被替代的速度可能越快。对欧佩克来说,限产保价也不要把油价保得太高。

三足鼎立供应格局形成

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打破了原来国际油气市场供应紧缩格局,带来市场剧变。这一再平衡过程实际上是新旧供应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实现平衡的过程。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呈现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的供应格局。今年8月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日产量为995万桶,俄罗斯日产量1034万桶,美国日产量达到934万桶。

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国家通过减产目前已消除了近2/3的全球石油过剩。但油价并没有实现大幅上涨,减产效果被美国油气增产所稀释。随着油价上涨,美国原油产量提升到今年12月的978万桶/日,相比2016年年中大幅增长15%。

经过两年多的平衡,世界市场对美国的巨大产量也逐步适应。三大主要油气供应国(集团)通过减产和增产综合作用实现了供给侧的新平衡。有专家认为,美国也不太可能无限增产,未来一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上限在100万桶/日左右,全球供应充裕的局面无法出现根本性改观。

市场基本面作用显著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轮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上受到供求基本面改善的有力支撑。在产油国各方的综合博弈下供给收紧,对今年全球石油市场基本面改善和油价回升构成重要支撑。需求侧受全球经济复苏影响,带来石油市场需求的增长,全球原油库存下行。

卖方竞争的激烈带来供应富余,买方议价能力得到提升,油价低位徘徊给原油消费国带来良机,供需宽松也降低了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

今年虽发生了多个重大地缘政治危机,但油价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金融市场也缺乏做多做空机遇。泛海研究院能源高级研究员李君臣指出,市场竞争的激烈让石油的商品属性回归,政治、金融因素影响力下降,全球石油市场呈现由卖方向买方转变。

美国主导地位增强

本轮低油价以来,国际油气市场调节机制从以前欧佩克国家单向机动调节,到近两年的欧佩克国家与美国双重调节机制,使得美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主导地位得以巩固。

这背后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和产量市场化自发调节。美国非常规油气商在低油价时期通过重复压裂和地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桶油成本从去年的60多美元降到35美元左右。同时,美国油气商今年以来也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转变,但其产量增减完全是市场行为,因此发挥效用也相对缓慢。

庞大的产量和消费量,使得美国对中东、北非传统油气依赖降低,加之特朗普政府能源开放政策及所掌握的原油定价权和美元金融力量,让美国在国际油气市场主导地位得以增强,“能源独立”政策初步实现。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25年美国将在全球石油供应增幅中占到80%。

全球经济维持增长需要稳定的油气供应,但未来供需能否实现再平衡将受到减产效果、新能源、美国非常规油气发展、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给国际油价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展望2018年,欧佩克认为油市将在2018年年底得到平衡,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油市一直供应过剩,2018年仍将持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