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业进入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新平衡期——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论坛综述

   2022-01-28 《中国石化》杂志2022年第1期

142

核心提示:本刊记者 许帆婷2021年12月29日,由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伍德麦肯兹公司协办的“2022


      本刊记者 许帆婷

2021年12月29日,由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伍德麦肯兹公司协办的“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并同期发布《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近5000名国内外相关人士线上参会,分享研讨了“3060”目标实现路径、全球油气产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资及重组变局等内容。

与会专家认为,2022年,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及通胀水平基本触顶,全球产业链持续深度调整、金融市场大幅震荡风险仍在,全球能源化工市场将受到国际政治博弈、供应安全和金融风险的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将进入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的新平衡期。

加快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020年9月,我国郑重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对经济与社会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年多来,社会各界围绕“双碳”目标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各行各业也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企业经营思路和策略的调整,以及个人行为模式的改变,都在向“双碳”目标要求看齐。目前,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先后明确了碳中和发展目标及路线图。我国自2020年确立“双碳”目标后,一直在积极落实相关举措,减碳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21年,我国进入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攻坚期、机遇期。国家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陆续发布了做好“双碳”工作指导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

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戴宝华在会上表示,新形势下,石油化工行业结构调整,正在成为一场攻坚战。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期,石油需求达峰预计在2030年前后,天然气需求达峰预计在2040年前后。石油化工产业正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手段不足,难度较大,新形势下需要不断强化供给侧改革,既要做好减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也要做好加法,上马一定数量的先进产能项目。

2022年,我国各行业“双碳”路径相继形成、举措逐步实施,随着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源行业的转型步伐将更趋稳健。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0亿千瓦,新能源建设力度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将持续加大,新能源产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预计2022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约54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3%,增幅比2021年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天然气消费增速6.8%,石油4.4%,新能源消费增速高达16.7%,增量约6000万吨标煤,贡献了能源消费增量的三成,新能源消费占比将首超7%,稳居全球平均水平(6.5%)之上。在低碳节能措施作用下,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预计均有较明显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约2%,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约3%。

炼油行业“三个统筹”为行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以来,炼油行业迎来由内至外的变化,发展环境大幅改善,并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统筹燃料替代与交通结构调整。2021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恢复至2019年水平,“公转铁、公转水”加速需求转型,替代燃料由多元化向天然气和电动二元倾斜。从2020年到2030年,炼油产业会进入渐进达峰的阶段。汽油消费进入平台期,航煤还会较快增长。2022年,成品油终端消费增长将降至0.7%。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发展阶段。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13%,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22年达15%,2030年之后会进入加速替代期。这对碳减排的贡献也比较大,到2050年采用替代燃料可以实现减碳3亿吨左右,交通燃料将会以绿色能源为主,比如氢能、电能和生物质能。

二是统筹监管完善与结构重塑。2022年,新产能投产与市场强监管结合,会让整个市场形成新的规范。市场政策进入强监管时代,对内,对混合芳烃、轻循环油及稀释沥青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对非标资源开展税务审查,不合规资源规模大幅削减;对外,监管进口原油配额、控制成品油出口量,改变“大进大出”格局,预计2022年成品油出口量维持在4000万吨以内。

三是统筹淘汰落后与优化升级。传统的地炼加速产能淘汰,2022年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500万吨/年,规模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行业已释放出强监管的信号,地炼原油进口配额在逐步下降。炼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逐渐进入向高水平炼化一体化集群发展的新阶段,油品质量、节能减排、智能化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优化和提升,七大炼化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大型企业纷纷开展低碳技术研发和布局,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抢占先机。

化工行业聚焦绿色、高端和安全做深度文章

2022年我国化工市场稳健增长,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高端材料成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化工市场在库存、成本及“双控”考验下,全年乙烯当量消费或出现小幅负增长,这也意味着国内化工市场仍需理顺大量错配;同年,化工行业迎来轻烃裂解发展之年,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产业示范成功,POE、辛烯等卡脖子产品技术获得一系列突破。

2022年,“双控”政策影响延续,国内化工行业新增产能规模有所放缓,但在原料价格上涨放缓、下游盈利有所改善的背景下,国内下游行业提高开工率和库存意愿增强;同时,在国外逐步解除封锁禁令,且在海运费用下降的背景下,出口市场仍有新机遇。预计2022年,乙烯当量消费增速在上年低基数基础上大幅反弹至8%,但行业盈利受原油等原料价格高位波动的影响,改善基础尚不牢固,预计与2021年基本持平或略低。高端材料将迎来较快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国内包括光伏级EVA、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等高端材料自给率将提升5至10个百分点。

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皎在会上表示,化工将成为支撑未来石油消费的核心动力。到2060年,化工的需求增量会占石油消费比重的45%,成为石油消费的核心需求。

此外,“禁塑令”加码,给未来10年至15年内绿色塑料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期。当前全球塑料使用虽以传统塑料为主,但绿色塑料发展潮流已然形成,相关政策集中在促进塑料易回收设计和废塑料回收再生等领域。我国相关政策不仅紧跟国际潮流,而且提出要科学稳妥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2021年,我国绿色塑料产业进入发力期,同时国家密集出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促进塑料绿色发展的政策。

当前,发展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已成为投资热点,预计2030年可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达400万至500万吨。从中长期看,易回收设计原料茂金属塑料和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式。其中,茂金属塑料主要应用在包装领域,未来市场需求巨大。塑料回收再生符合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其中物理回收减碳效果显著,全生命周期每吨材料约可减碳约4吨;化学回收可回收沉积塑料及混合塑料,全生命周期每吨材料碳减排约2吨。预计2030年,我国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再生料规模超4000万吨,全生命周期减碳规模达亿吨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