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见实效 助力脱贫谱新篇

   2020-07-02 中国石化新闻网严丽

59

核心提示:     “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是对东乡县严酷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东乡县贫困面大、贫困

     “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是对东乡县严酷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东乡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国最困难、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贫困县,也是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

    作为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的改制企业,江汉油田比耐雅公司将参与东乡县脱贫攻坚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助力中国石化的定点帮扶工作,用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抓实干的付出和真情实意的融入,为东乡县脱贫攻坚积极奉献,用爱心彰显了责任,用行动诠释了担当。

    江汉油田比耐雅公司主要从事皮鞋、服装、手套三大系列劳保和民用产品的生产加工,同时也是中国石化易派客网站的入围供应商。

    2019年,东乡县挂职干部通过网站了解到江汉油田比耐雅公司,考虑到当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以及扶贫车间运营现状,主动联系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为了助力中国石化定点帮扶工作,支持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比耐雅公司董事会主要领导数次入甘,三上东乡,考察项目,选址建厂。公司投入服装加工设备50余台(套) 入驻高山乡庙儿岭村扶贫车间,于当年8月成立了比耐雅(东乡族自治县)劳保制品有限公司。

    初来乍到,企业负责人刘宇奇惊叹于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惊叹于东乡族人坚定的信仰,以及和严酷环境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和技术人员克服语言不通和当地村民文化程度较低等困难,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建立适合东乡本地的绩效激励机制,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促进当地服装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吸纳就业人员50余人,服装年产量预计可达10万套(件),就业群众月收入均达到了2000元以上。

    扶贫+扶智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公司成立初期正值当地农忙时间,许多群众对该公司的情况不了解,也不愿报名参加工作。在当地乡政府协助下,公司帮扶团队跑遍了周边村庄,挨家挨户做宣传,介绍工作岗位、上班时间及收入问题。周边群众对该公司基本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主动来扶贫车间的妇女也随之增多了。

    扶贫车间就业的妇女受制于文化水平限制,许多人只听得懂汉语,并不会说汉语,更不认识汉字。语言不通、沟通困难,严重影响着扶贫车间的管理,更影响着车间的生产效率。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此,该公司在当地穆斯林群众“斋月”期间,每天组织对员工进行文化知识培训。培训初期,部分员工都非常抵触,她们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更愿意工作,挣更多的钱。

    为了把文化培训继续推行下去,公司决定在培训期间为每位员工发放培训补贴,这样使得大家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有一定的收入,他们采取分组教学、相互竞赛的方式,鼓励大家树立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妇女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主动性。

    目前,车间所有员工都会说汉语,会写基本的汉字及数字。以前员工在领工资时,都用手印代替签字,现在大家都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了;在工作中,以前因为大家不认识编号数字,经常将工序混淆,导致重新返工,影响生产效率。通过文化培训后,大大降低了错误率,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大家的计件收入;在生活中,他们开始学习网购,买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会了用手机支付等。

    通过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员工工作效率和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思想上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现在,庙儿岭扶贫车间夜间主动加班的、周末放弃休息来上班的、平时带着孩子来上班的妇女比比皆是。

    扶志+“造血”

    要实现少数民族妇女向产业工人的转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也面临着从心理到行为的转化。“比耐雅”的劳保服装,工艺流程相对复杂,由农民转变为熟练制衣工人的周期很长,如果单纯地按行业内的计件工资标准计算,群众收入不会很高,积极性也很难调动。为此,该公司根据当地群众的劳效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计薪方法按照保底工资加计件工资计算,员工每月工资均可达2000元以上。

    “比耐雅”定期还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排名张榜公布,培训老师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劳效和熟练程度,对落后的进行单独辅导,增加他们操作时间,帮助掌握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劳效的目的;对于连续三个月考核未达标的员工将会被末位淘汰;公司设立了全勤奖、季度优秀员工奖、生产进步奖、创新奖、年终劳模奖等一系列奖项,旨在有效调动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员工挖掘自己的潜力。用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多劳多得,培养员工的个人和团队荣誉感。

    如今,激励机制在扶贫车间起到了积极作用,老员工担心自己被新员工超越,失去这份稳定的工作;新员工担心自己没办法通过考核,得不到这份工作。很多员工每天早上提前1小时来上班,中午下班吃完饭就继续上班,晚上加班到天黑。由于生产流水线的设置,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没做完,后一道工序就没办法做,这样做的快的员工就会催促做得慢的,做得慢的员工收入少还会被同事催促,而效率高的不仅有工资,还有奖金。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使得该公司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由于具有稳定的岗位、合理的制度、较高的收入和学习掌握技能的优势,比耐雅扶贫车间在当地小有名气,使得慕名而来的群众络绎不绝,现在周边汪集镇的妇女也主动要求来上班了。

    在集团公司扶贫办的协调下,甘肃石油率先订购1612套劳保服装,其他企业也陆续向下达订单,支持比耐雅在东乡的扶贫工作。比耐雅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东乡县以产业发展加速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石化突出民生保障、聚焦产业扶贫,主动引进改制企业参与定点帮扶的成功范本。  

    (严丽)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