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石化瞄准柴汽比补短板增效益

   2019-02-20 中国石化新闻网张辉 胡玉华

215

核心提示:  近两年,天津石化充分发挥濒海临港区位优势,柴油出口量连续两年排名总部第一。2019年,天津石化继续唱
   近两年,天津石化充分发挥濒海临港区位优势,柴油出口量连续两年排名总部第一。2019年,天津石化继续唱响“补短板、练内功、压柴油”的主旋律,全力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向结构调整要效益。     绘远景 改造升级大手笔     初八上班当天,天津石化即召开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复工动员会,要求各施工单位抓紧办理开工手续,签署复工令。     传统观念中十五之后才算过完节,而工程部部长张宗江说:“工程不等人,节后收心,不打年盹,才能强化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得益于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和密切配合,天津石化炼油改造项目始终处于进度可控、质量可控的状态。他们最近的里程碑式节点是4月15日土建阶段交付设备安装阶段。     鉴于柴汽比高等问题对效益的影响,天津石化遵循中国石化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着手实施炼油改造和油品质量升级项目。2020年7月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原油加工能力、汽柴油总量不增的情况下,柴汽比降至0.78,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特别是新技术使用后,柴油质量完全满足拟制订的京VI车用柴油的标准要求。     “我们终于盼到了能有效破解结构性矛盾的日子了,时不我待啊。”张宗江说出了所有天津石化人的心声。     描近景 先天不足后天补     柴汽比每降低0.01,每月就会增效30万元。这笔账,天津石化的职工门儿清,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眼前优化创效同样刻不容缓。     原油加工量增大,柴油产量势必增加,而国内市场汽油紧俏柴油疲软。为此,天津石化在不断扩大柴油出口的同时,增产汽油、压减柴油的优化工作不断取得突破。2018年汽油总产量同比增加3.5万吨,柴油减少18.3万吨,柴汽比达到历史最低。     近几年,天津石化总体生产思路都是围绕“增产汽油、航煤,压减柴油”组织生产,炼油部生产科马德良颇有感触:“公司从上到下重视优化,生产过程从始至终追求优化,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两增一减的措施比以往更细化了:他们与石科院对接调整装置催化剂配方;根据不同季节昼夜温差变化,辅之以不同的操作工艺,挖掘装置潜能;提高加氢裂化装置航煤干点,更多的柴油组分变成了高附加值的航煤;将3号常减压装置常4线重柴油直接进减塔增产轻蜡……诸多优化点子变成了创效的金子。     他们还以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为契机,根据乙醇汽油指标要求,重新优化汽油调合方案,并对储运设施进行整体优化,将4台柴油罐改造成了汽油罐,为汽油增产创造硬件条件。马德良表示,艰辛的过程,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让人格外振奋。     2018年柴油产量占原油比例21.7%,同比降低1.7%。     刻微景 螺蛳壳里做道场     “这批-20号低凝柴油本周必须出厂,还有一项指标不合格,继续调。”炼油部生产科又一次发布生产指令。生产、罐区、化验各部门24小时无缝连接,环环相扣,目标一致瞄准增产低凝柴油。     在压减柴油总量的前提下,增产低凝柴油,是天津石化优化生产的增效举措。     每年冬季的北方市场,高附加值低凝柴油都是“香饽饽”,天津石化将此作为增效点提前着手部署。而受原料、工艺等多种原因影响,低凝柴油的生产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以便同时满足十六辛烷值、凝固点、冷滤点等多项指标要求。     炼油部联合二车间技术员袁洪生介绍说:普通柴油生产是在线调和,设定比例就直接调和入罐,只有化验出现偏差时,才需要人为的进行调整。而生产低凝柴油从基础油进罐,到油品的比例,再到各种剂的添加,都需要按照调度指令逐一人工称量、加入。如果分析指标不合格,上述工作需要多次反复。     2018年,炼油部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原用于调和低凝柴油的裂化柴油全部改进尾油作乙烯料,同时成功将柴油加氢装置侧线低凝点柴油组分油与普通柴油以一定比例调和生产-20号、-35号低凝柴油,一举实现了保低凝柴油生产和压减柴油总量两个目标。     生产实现新突破,伴随的是职工更精心的操作。这不,班前会上,班长李朋再次提醒:严格调度指令、反复确认流程、确保加剂称量准确,“三大纪律”执行不打折扣。职工们说:“只要能优化创效,付出再多都值得。”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