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与人民币国际化

   2018-05-09 南方都市报文德彬

52

核心提示:不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及后至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及商品期货市场一直普遍采用美元结算
    不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及后至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及商品期货市场一直普遍采用美元结算。由于石油在芸芸商品之中战略价值最高,外界视美元霸权的基础来自美元结算的原油期货合约,并以“石油美元”形容之。上海期货交易所旗下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于今年3月底推出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合约(1993年中国曾经推出过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但一年后功败垂成),吸引了嘉能可(G lencore)、托克(T rafigura)等大型商品交易企业参与其中,但观乎“石油美元”与“石油人民币”的结构差异,要吸引国际投资者和石油输出国主动使用人民币结算原油期货交易,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命题一样,关键都是货币基础和自由兑换。    
    石油与美元的完美结合    
    从历史来看,石油与美元结合,可以说是延续二战后黄金与美元结合(即金本位)所形成的美元主导国际贸易格局,只是这个“锚”由黄金变成“黑色黄金”而已。各国利用美元结算原油期货,可追溯至1974年沙特阿拉伯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沙特阿拉伯出口原油予美国时以美元结算,而美国容许沙特阿拉伯在美国境内设立美元账户,购买美国的工业及科技制品。其时美国刚刚取消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兑换制度不久,并正值石油危机,对美国来说,推广美元结算原油期货不但可以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因为世界各国均需使用石油),拥有石油价格控制权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减少外力影响;对沙特阿拉伯来说,亦可利用丰厚的石油收入投资美国(即购买美国国债)和购买美国产品推动国内经济。在这个互惠互利的情况下,“石油美元”的覆盖范围由沙特阿拉伯扩展至其他石油输出国,构成“美元与石油互换”的“石油美元”循环,奠定了今天的美元霸权基础。    
    摆脱“亚洲溢价”的尝试

    “石油美元”的诞生,一来是美国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国家,石油使用量亦是全球之冠,二来美元可于国际市场自由兑换,因此只要手上有石油,就可以百分之百保证兑换经济实力最强大国家的货币,反之只要手上有(足够数量)经济实力最强大国家的货币,便可以百分之百保证购买石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美元汇率指数(U SD ollarIndex)跌至有史以来新低,同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石油的进口需求不断上升,令中国有意仿照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设计属于自己的“石油人民币循环”,摆脱“亚洲溢价”(意指亚洲各国相比欧美需以较高价格购买中东石油),通过吸引原油期货投资者及石油输出国的中央银行采用人民币结算,增加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以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石油欧元”功败垂成    
    在中国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欲动摇“石油美元”的基础前,欧盟亦有过类似想法。欧元的面世,外界早已视为欧盟与美国竞逐国际货币的话语权,而伊拉克于2000年11月宣布采用欧元结算石油贸易,则被看成是法国和德国在背后推动,助欧元逐渐建立地位之举。美英两国在2003年以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联军攻打伊拉克,同样有份参与联合国辖下伊拉克石油换取粮食计划的法国和德国则极力反对。美英与法德之间的分歧,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成疑这个为人熟悉的原因,假如结合2000年11月起伊拉克采用欧元结算石油贸易,以及美元汇率指数在2000年纳斯达克科技股票泡沬破灭后再次急跌这两起事件,则难以否定美英联军出兵真正目的,其实是美国为了阻止欧元成为另一石油结算货币,动摇“石油美元”的霸权。2003年6月,即美英联军攻占伊拉克一个月后,美国控制下的伊拉克石油贸易重新以美元结算,欧元失去了短暂成为石油结算货币的机会。    
    人民币未来有望获得投资者信心    
    既然欧元的基础也不足以令投资者和石油输出国央行放心,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 F)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 )截至2017年12月的数据,人民币不论是世界流通量(1.61%)还是央行储备货币比例(1.1%)均远不及美元(39.85%、63.5%)和欧元(35.66%、20%),甚至少于日元(2.96%、4.5%),究竟如何能成为原油期货结算货币?《环球时报》于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合约面世后数日,刊登题为《Petroyuantopropel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石油人民币”推动货币国际化)的署名英文评论,提到中国进口原油数量已是全球最高,只要越来越多人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便可减少市场长期依赖的美元结算。另外,“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的欧亚大陆-中东-非洲贸易网络,有助于扩展人民币的覆盖范围,加上中国政府未来继续开放经济和推动货币政策自由化,即使短时间内难以取代美元在石油市场的地位,人民币未来也有望获得投资者的信心。    
    按照经济学上的三元悖论,中国现在保持着独立的货币政策,但一直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进出之间游走。尽管中国货币基础供应充足,但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不能全面自由买卖人民币。那么,人民币何时完成“国际化”,也即人民币何时实现自由兑换,是值得关注的关键命题。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