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与兰州政府:是“石化围城”,还是“城围石化”

   2015-01-14 南方都市报刘伊曼

47

核心提示:兰州石化被要求道歉背后与环保部门打嘴仗被指地方政府与央企矛盾公开化1月9日,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向媒体发

兰州石化被要求道歉背后

与环保部门打“嘴仗”被指地方政府与央企矛盾公开化

1月9日,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向媒体发布通报,点名批评了中石油下属企业兰州石化公司,列数其污染情况,要求兰州石化向市民“道歉”。   

兰州石化也迅速作出回应,除了承认错误和表态加强管理之外,据报道,多名兰州石化的中层干部表示,兰州市这是在“逼宫”让兰州石化搬迁。但兰州市市长袁占亭则回应称,这不可能,政府也没有权力这么做。

近十年来,兰州石化的污染问题屡屡见诸报端。每一次的新闻由头各异,有突发的爆炸事故引发反思,有民众的抗议上访激起讨论,还有自来水遭遇苯污染之类的重大环境事件让旧事重提。而这一回,成为了“新闻由头”的,却是地方政府和央企之间矛盾的公开化。

此事件引发的讨论,连日来持续发酵。首先是地方政府诉诸舆论的手段,不是常规的关停或者限批,更不是按照刚刚开始施行的“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去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其次是企业避重就轻地“回应”,或者更像是“回击”,将政府推向“阴谋论”的尴尬境地。

纠葛

是“石化围城”,还是“城围石化”

近年来,“两桶油”下属的石化企业和各地民众乃至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环保问题是普遍的导火索。

2013年6月,中石化[微博]旗下的安庆石化收到安庆市环保局一张9万元的罚单。虽然,罚款金额之少被质疑“隔靴搔痒”,但却是该企业在当地建厂39年以来收到的第一张罚单。在此之前,因为厂区与市中心融为一体,社区矛盾已经白热化,市民投诉不断,也出现“搬迁安庆石化”的呼声。

与此类似的还有同属中石化的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东兴炼油厂等企业。最近5年来,广东省环保厅频繁发布对上述石化企业的“挂牌督办”通告。

2014年,广州石化被“挂牌”,在当时广东省环保厅的发布会上,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治理国十条”要求,市区内的石化、钢铁企业在2017年前要完成改造或搬迁。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所以省环保厅决定对广州石化进行挂牌,督促其在环境治理方面改造升级。

地理位置的敏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一种“原罪”。广州石化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他们觉得很委屈,因为实际上早在建厂的年代,厂区是远离人群聚居地的。只是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工厂被“包”进了城区里。是“城围石化”,而不是“石化围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周边居民随时盯着,稍微有点“跑冒滴漏”,就引发矛盾,社会舆论也不断传出要求其搬走的声音。地方政府也因此不断对企业提出要求,迫使企业不断加码环保成本,但依然不能扭转不受待见的局面。

而广东省环保部门一名官员则告诉南都记者,即便是处罚和督办,收效也并不是很理想,否则也不会反复“督办”。虽然广东省的环保部门不太讲情面,但中石化依旧我行我素,除了排污扰民,时常还出现未批先建等无视监管的状况。

博弈

发难容易沟通难

地方政府和石化央企之间的博弈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公开化色彩。2014年3月,南京市官方也发布消息,称“十年之内”将金陵石化搬走,而且是搬离南京,引起金陵石化数万职工的一片哗然。

在此之前,南京市政府和中石化旗下包括金陵石化在内的几家企业已经“斗争”多年,因为污染原因,南京市政府约谈过企业领导,公开对企业进行过“限批”,还不止一次地利用媒体发布中石化各下属企业的污染情况。而金陵石化等企业不断表态,强调自己已经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环保成绩。

对于要被“赶走”的通知,金陵石化乃至中石化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不满,而且还有不信。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中石化负责人对“搬离”一说并未表态,却反问记者,“钱从哪儿来?职工安置怎么办?”

后来,中石化的一些干部告诉南都记者,就在媒体发布金陵石化要被“赶出南京”之前数日,南京市的一些领导还造访过北京的中石化总部,却并不是去商量“搬家”问题的,这让他们难以理解官方单方面发布“搬离”计划这一出是怎么回事,如果是严肃认真的一件事,为什么不和中石化沟通?

而南京市的一些官员则告诉南都记者,中石化这类央企,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可能高于地方各职能部门,“沟通”起来何其艰难?平日里,虽说央企是要服从“属地管理”,但凡涉及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各方面的大事,下属企业总需要“北京总部”来决策。完全不像管理地方企业那样程序简单。这种时候,隔阂、误解、姿态之类的,就都容易出来了。

转变

环保成地方政府的重要“抓手”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兰州市环保局原副局长白永平告诉南都记者,作为石化企业,本来就容易出事,“跑冒滴漏”和故障事故造成的污染在所难免。以兰州石化为例,它的污染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以前搞环保,更多的是抓些“边角”的事情,一定是要为GDP让路的。主要矛盾是经济问题,所以以前不管是发生事故污染也好,央企怎么“难管”也好,都未像如今这样公开“吵架”过。

但是,近3年来,地方政府的观念确实有所转变,现在环保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抓手”。

白永平说:“近3年来,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很多城区的老企业已经被搬走;政府搞清洁能源改造,小锅炉也拔干净了;还有治理扬尘,天天街上洒水……2014年,兰州的优良天气达到310天,创历史最高纪录。环境有很大改观。”

但是,就在这种背景之下,新年之际,兰州石化先后因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和氨气泄漏等问题被兰州市环保局处罚。而在此之前,政府加强监管也已经可能让企业觉得“正常生产受到干扰”,进一步增加了双方之间的火气。

至于搬迁,白永平认为,兰州市政府固然是希望兰州石化能尽快搬到新区,长远地看,因为西固区环境敏感和再无扩展空间,兰州石化也必然会搬,但经历了几年的调研、规划以及与中石油的协商之后,双方都肯定很清楚,靠着地方政府或者兰州石化自己,都是没有能力做这件事的,公布几桩污染事件也绝对不足以逼着兰州石化搬家,并且,双方都知道搬迁难度很大,没个几年根本搬不下来。因此,这一次公开的“嘴仗”更像是在表达一种“我已经尽力至此”的无奈姿态。

根源

选址引发质疑,难阻石化项目推进

吵架归吵架,姿态归姿态,但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型央企,却始终是各地争抢的“香饽饽”。新建一个炼油项目,动辄就是几百个亿的GDP以及无限延伸的下游经济被拉动。所以,即便是几十年来深受石化污染之害的兰州市,在板起脸来指责兰州石化的同时,也并没有放弃争取在兰州新区的规划里,将兰州石化的产能扩大到近两倍。

而另外的很多城市,对于可能落到当地的项目计划,也都争抢,许诺各种条件,给出各种优惠,动用各种资源。

记者统计发现,中国的石油化工项目大多落地在各区域中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周边,近年来,一些项目不论选址多么敏感,长远的发展多么受限,甚至引发了不少业内和民间的质疑,都阻挡不了项目的强势推进。地方政府往往排除万难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所有的环境隐患也好,污染风险也好,都能在环评报告中找到“可控”的理论依据。仿佛依赖更高的技术和更加严格的管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这就为恶性循环埋下祸根”,一名参与过多个石化项目环评的石化专家告诉南都记者:“按理说石油化工这类高污染高风险的产业应该离人群越远越好,但现在越是各方面发展成熟的地方越能争取来项目,未来一旦污染,对环境和人群造成影响的程度就越大,矛盾和纠葛就会越多”。

他的看法是,生产事故是不是一定会变成环境事件?并不一定;是不是一定影响到人群?更加不一定。如果一个化工厂一开始规划布局就错了,后面出一点问题就造成城市污染物超标,那就必然激化企业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兰州这样的老石化工业城市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但可惜并没有多少人吸取教训。到最后,各地“妖魔化”石化产业的事情越来越多。今后,类似兰州市政府和兰州石化“吵架”这种事,可能还会更多。

他认为,各地方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石化企业的污染问题和加强环保监管,这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石化行业的高污染属性,科学理性地上项目,不要把环保的希望全寄托于加强监管和问责企业。而央企也应以此为鉴,在投资项目时充分考虑选址的环境风险和今后的矛盾关系,防患于未然。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