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 广东有望市场主导

   2006-07-31 大洋网-广州日报李婧

36

核心提示:能源价格改革将以市场取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在石油、天然气等具有竞争潜质的领域,将通过逐步引入竞争

   能源价格改革将以市场取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在石油、天然气等具有竞争潜质的领域,将通过逐步引入竞争机制,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对水电等部分不能形成竞争的自然垄断行业,将加强和改进政府的价格监管调控。

  广东的资源产品价格要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改革要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同时要完善税费。将痛击恶意炒作资源性产品的行为。

 水、电、天然气、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早已成为今年广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专家粗略匡算,能源提价对广东将要增加776.16亿元的成本压力。

  上周末,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价格协会首次召开了广东价格论坛,明确表示广东将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对石油等可贸易性的能源要尽快放开,由市场主导价格;对水电等自然垄断性能源,政府需要改进价格调控机制。

  将痛击恶意炒作资源行为

  价改将会补贴低收入群体

  尽管广东目前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都是全国最低,但与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94%以上的能源需要省外调进或进口。省委常委、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钟阳胜指出,广东的资源产品价格要反映资源稀缺的程度,同时,广东还将痛击恶意炒作资源性产品的行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认为,目前我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各类污染成本未通过资源价格纳入企业生产成本,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土地、电力、煤炭等六个方面,广东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需要先行一步。

  资源价格放开短期会上升

  每吨标准煤均价或涨两成

  毕井泉强调,改革首先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要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其次,改革同时还要完善税费;再次,改革的创新在于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而资源价格放开后,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上涨的情况。据广东省价格协会副会长文武汉预测,资源价格改革后,每万元GDP耗能成本将从2005年的1756.17元,提高到2113.83元,每万元GDP成本提高357.66元。

  广东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表示,在改革原则和思路上,价格改革将以市场取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具有竞争潜质(诸如石油、天然气)的领域,将通过逐步引入竞争机制,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对部分不能形成竞争的资源(比如水电等自然垄断行业),将加强和改进政府的价格监管调控。

  此外,首位发言的专家——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指出,对于已经处于竞争市场的资源产品,要尽快放开价格,而仍处于垄断的石油等领域不仅要放开价格,还要改革机制,打破垄断。同时,他还提出,资源产品涨价过快对宏观经济有不利影响,对广东而言,若涨得过快也会对广东经济打击较大。

  将适当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各位专家和官员分别就石油、天然气、水价、电价、土地价格等价格改革阐发了观点,广东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还对广东拥有定价权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提出了思路和原则。

  油价:一年内仍将高位运行

  毕井泉表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仍然高涨,我国成品油价与国际市场仍有每吨1000多元的差距。中大管理学院教授李善民表示,国际油价一年内仍将在高位运行并间歇性上升,广东在一年内仍将面临较高的成品油价。

  水价:将适当提高征收标准

  省物价局商品价格管理处副处长刘添瑞表示,下一步广东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水价格改革;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实现水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电价:将逐步推动竞价上网

  统一同类型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实行峰谷分时、丰枯季节电价,推动竞价上网;以国家在广东电价试点改革为契机进行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上,将逐步按负荷特性分档,解决各类用户电价比价不合理问题,出台冰蓄冷电价和尖峰电价。

  气价:液化石油气缩短调价周期

  天然气价格将根据区分电厂与城市燃气用户分类定价、区分容量费与使用费,以及同类用户同网同价的思路,制定广东首个大型液化天然气进口项目的定价机制和门站及配套燃气电厂的上网电价销售价格,并制定新旧燃气衔接和用户燃具改造的收费标准。液化石油气价格将缩短调价周期、扩大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销售价格动态管理,民用气送气费列入政府指导价。

  地价:征地补偿将做到同地同价

  征地补偿将做到同地同价,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利益,并探索征地价格市场化形式;完善基准地价定期确定和公布制度,以基准地价为依据,调控、引导地产价格水平;建立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制度,制止低价出让国有土地行为;探索国有土地收益金制度,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为。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