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河我的家

   2017-01-16 中华石化网郭玲

146

核心提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爱站如家,爱井如己。”“热爱班组,热爱工作。”“因为有我,清河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爱站如家,爱井如己。”“热爱班组,热爱工作。”“因为有我,清河会更好。”……

一句句平实、真切的话语就源于清河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角七站,这既是班组人员的人生格言,也是班长胡立民的真实写照。 

作为清河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角七站的挂点干部,每周三早上8点30分,我都会来到角七站,参加角七站的班组安全会。角七站地处盐碱滩涂,是公司扁平化管理改革实施后组建的一个大班组。朴实憨厚,皮肤黝黑,言语不多是角七站39岁的班长胡立民给我的第一印象。

每次开完班组安全会,胡立民都会拉着我到站上走走。他说,角七站很美,小站的墙粉刷得雪白雪白的,值班室里铺上了干净漂亮的瓷砖,整洁气派的小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一排排采油树的倒影在波光潋滟的盐田里闪烁,小站外有班员们一起种下的青菜和柳树苗。青草的气息夹带着油花的芬芳,抽油机转动时的曼妙乐符,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每一分钟都是幸福的。

胡立民第一次轮换至清河会战都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在清河的13年,他先后担任过采油班长及输油、维修等多个工种。

生于老会战之家的胡立民,受父辈的熏陶,自幼就知道了石油大会战的故事,从踏入清河的那一刻起,“扎根油田、奉献石油”的理想信念便在他的心里生了根。他下定决心在这片盐碱滩上,学点真本事,干出个样来。刚来清河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遇到不懂或者不会的问题,他都会拿一个小本子记下来,回到单位找有经验的师傅进行讲解。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和打磨,他掌握了相关的采油知识,学习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经营理念,清河让他从一名马大哈到一名班组好管家,在当班长的九年间,他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二十多项,创值50万元。其中,抽油机减速箱输入轴堵漏项目获厂五小成果三等奖,防偏磨盘根盒使用获北区金点子,并在全厂进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井口偏磨是油井管理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他通过使用多种盘根填料的实验,选择了废旧的单根皮带与盘根的多级组合,使每口井盘根使用寿命,延长到1年半的时间。他所带领过的班站也先后荣获局“巾帼示范岗”、“工人先锋号”、厂“安全生产示范班组”、“双文明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说起他的字,角七站上的人人都夸好,他的字朴实大方、端正有力,墙壁上的标语、管线上的安全警示、值班室小黑板上的重点工作,都是他一笔一划用心书写下的。他还自己设计了安全提醒图案绘制在墙壁上,让采油小站增添了不少生趣,这些不仅仅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寄托了他对油田前进发展的期盼。

一跟班员们谈起胡立民,大家都一致竖起了大拇指。如今面对低油价、企业转型、岗位变动,他依然立足岗位、严于律己、勤于奉献,风里来,雨里去,以一名清河采油人的执着抒发着对石油工作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工作中,他克服人员匮乏、管理难度大、技术更新快等困难,以扎根一线、奉献一线的精神,踏实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所带领的角七站在原油生产、成本控制、基础管理等方面都创出了新高。对于班组精细管理,他更是持之以恒。他通过采取分工不分家,细心加专心,实干加巧干的方法,逐步完善单井承包制度,每口井都按照考核标准精细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该站的“三化管理”,即油井拟人化、操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使他所在井站的管理水平一直名列前茅。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火热的,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清河。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诗篇,没有豪言壮语的气魄,只有默默奉献的敬业之心和献身清河的赤诚之心,13年清河会战的春华秋实,清河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成为了他第二个家。

(江汉油田 郭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