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来不思停——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原油田首席技师卢建强

   2016-12-06 中华石化网中原石油报

126

核心提示:11月2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表彰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中原油田

11月2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表彰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中原油田首席技师、采油四厂高级技师卢建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中华技能大奖被称为中国产业工人界的“诺贝尔奖”。卢建强此次成为中国石油石化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技术工人。

参加工作22年,卢建强完成创新成果30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91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卢建强创建的中国石化首家技师工作站,每年解决生产难题300个,完成创新成果60项,培训员工2000人次,成为石油“寒冬期”技术工人创新创效的引擎。

“一定要做最好的工人”

卢建强出生在一个石油工人家庭,父亲是中原油田第一代采油高级技师。受父亲熏陶,卢建强从小就立志“成为父亲那样的能工巧匠”。

1994年,技校毕业后,卢建强被分配到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注水二队,成为一名注水泵工。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并没有如卢建强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次,卢建强在巡检设备、录取完资料后,自信满满地向师傅汇报:“设备一切正常。”

坐在值班室的师傅却皱起了眉头,侧着耳朵听了听,说:“2号泵有异响。”

“我刚检查完,不可能有问题。”卢建强满脸疑惑。

随后,在师傅的带领下,他又仔细检查了泵房电机温度和三项电流。果然,电机缺了一项电流。

仅凭听声音就能发现故障,这让卢建强从心底佩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最好的工人。”

为补齐理论知识短板,每天下班后,别人打扑克、看电视,卢建强却一头扎进书堆里。

“闲谈莫过五分钟”。卢建强在单位宿舍床头贴上一张醒目的字条。

“一个技校毕业生,再玩命又能学出个啥名堂?”看到不合群的卢建强,有人说他装,有人说他傻。

对于一些同事的讥讽,卢建强不为所动。

三更灯火五更鸡。为“吃透”设备结构图、工作原理,卢建强学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次,卢建强遇到一个技术难题。下班后,他找来资料仔细研究。当时正值隆冬,卢建强打好洗脚水,准备边泡脚边看书。然而当一只脚刚踏进盆里,他便被书中的精彩解析吸引住了,全然忘记了另一只脚还在盆外!待到看完书,窗外已是晨光熹微。

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卢建强天天“泡”在工作现场,看流程,摸设备,并将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一一记在笔记本上。22年来,他的学习笔记摞起来有1米多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卢建强连续五次获得中原油田采油四厂职业技能竞赛冠军,成为该厂最年轻的工人技师。2010年,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登上了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顶峰。

“技术工人就要不断创新”

学习“痴迷”的卢建强,在工作中却是有名的“机会主义者”。

只要遇到重活儿、累活儿,还有用起来不方便、不安全的工具,他心里总是琢磨怎么改进,才能干起来既省劲儿又安全。

一次,3号注水站一名女工在上夜班时发现一台泵的泵温异常。为避免烧泵,她忍着90分贝的噪音和现场蚊虫叮咬,在注水泵房内蹲守了整整一晚上。

这名女工的责任心受到注水大队领导的表扬,却也引发了卢建强的思考:如果能研制出一种泵温自动控制装置,不用工人死看硬守,岂不更好?

他陷入苦苦思索中。那是一个夏天的深夜,好似一个炸雷,卢建强从梦中惊醒,一套温度控制方案闪现在脑际。他连忙起来,随手抓一张纸片记录下来,生怕它跑掉了。按照这一方案,很快,他便研制出了柱塞泵温度控制器:当泵温达到8摄氏度时,仪器自动报警;达到85摄氏度时,自动停泵。该装置推广当年,就创效30多万元。

终生难忘的第一次创新成功,使他从此走上了技术革新之路,迷上了发明创造。

从事过采油工作的人对抽油机检维修都不陌生。在以前,抽油机检修不仅操作耗时长,而且职工爬上爬下,安全风险高。

职工的烦恼成了卢建强的“心病”。卢建强找来几名同事,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然而,计划开始后,由于设备不足、成本过高,项目研发一度陷于停滞状态。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创新。”一名职工撂下这句话后,退出了研究。不久,另外几名职工也退出了。

“在我这儿,只有没搞完的,没有没搞成的。”卢建强不信这个邪。

最终,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卢建强研制出抽油机调平衡拖载式升降操作台,解决了抽油机不停机就能进行检修的难题。

“一线工人受苦受累的地方,操作上不方便、不安全的地方,就是我创新的地方。”卢建强说,“作为技术工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接地气的创新成果,让卢建强成为石油设备厂家眼中的“香饽饽”。多家石油设备生产厂家争相求购其创新成果,卢建强分文不取,倾囊相授。他研发的抗高压注水泵阀在全国各大油田推广使用。

有人说,只要卢建强点点头,随便哪项创新成果都足以让他获得不菲的收入。然而,卢建强不这么认为:“这些创新成果是属于油田的,能得到职工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2002年以来,卢建强不断将想法变成了现实,先后完成创新成果300项,获91项国家专利,平均每年有20多项创新成果及专利。

“他是一根绳,串起了创新的力量”

一项项创新成果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让卢建强成了中原油田采油四厂的名人。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开始向他竖起大拇指,一些热心学习的工友提出跟他一起搞创新。

此时的卢建强在创新中也遇到了“瓶颈”。一次,为加工一个柱塞泵方卡子,从绘图、机械加工到现场试验,他前前后后忙了3个月。

“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成几根钉?”卢建强陷入了这样的思考。

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有260多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如果能把这些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一起搞创新,那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卢建强豁然开朗。

2009年,在油田的支持下,卢建强创建了中国石化首家技师工作站。他将入站技师分成6个专业组,围绕油田生产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

成立7年来,技师工作站先后获得国家授权专利96项、国家级创新成果8项、油田创新成果56项,推广应用成熟技术36项,创效6000万元。

“技师工作站是一个实现创新梦想的舞台。”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土专家”陈怀景说。在与技师团队的合作中,陈怀景研制出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拖动装置,每年为采油四厂节省电费近2万元。

周志锋是采油四厂采油管理四区的一名采油工,自从加入到卢建强技师工作站,他成了大家眼中的“能人”。几年来,周志锋先后完成创新成果30项。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采油四厂采油三区职工张德路原是一名普通的采油工,在卢建强的引导下,他潜心钻研技术,逐渐成长为采油高级技师,近几年完成创新成果和获国家专利20余项。今年11月,他建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习创新工作室,成为采油区技术创新带头人。

目前,中原油田已建成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学习创新工作室86个。卢建强技师工作站管理运行模式在中国石化系统推广。

“一个企业有一名‘工人发明家’不稀奇,有一群发明家就是新鲜事。卢建强就是一根绳子,串起了创新的力量。”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工会主席王勇俊说。

在带着大家搞创新之余,卢建强还有另外的一件心事。

卢建强想,自己技术再高明,也有退休的时候,只有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人,自己的技术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卢建强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专用教材,为职工义务举办技能培训班。

为方便与大家交流,他还建立“卢建强网络学习创新平台”,将学习创新工作室现场攻关经验技术等及时上传到网上。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我第一个就想到卢师傅。”徒弟李建军说。经过卢建强手把手地传授技巧和心得,在油田第九届工人技术比武中,李建军获得注水泵工比赛第一名。

多年来,卢建强先后与100名青工结成师徒对子,培养了86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有35人获得油田及省部级技术能手。

(中原石油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