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和他的师傅们

   2016-11-30 中华石化网杨青青

50

核心提示:马平从技校毕业实习完后,参加工作到齐鲁石化塑料厂机修车间低压工段低压班,班长杨晓煜就成了他名正言顺的

马平从技校毕业实习完后,参加工作到齐鲁石化塑料厂机修车间低压工段低压班,班长杨晓煜就成了他名正言顺的第一个师傅。杨师傅当时带了5个徒弟,其中4个都是大学生,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马平。因为马平喜欢“问”,总是跟在师傅旁边不停地问这问那。杨师傅当时心想:这小子也许是快“料”……

“蹭”出来的师傅

十年磨一剑。马平跟了杨师傅正好十年,直到他调离,也从师傅那里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杨师傅走后,来了一位张弼良担任工段长。马平早就耳闻他技术高超,还是中石化劳模哪!由于张弼良之前在厂机动科工作多年,对全厂的设备都了如指掌,于是马平就想拜他为师。可是这张师傅看上去不冷不热的,马平就又使出这招“跟屁虫”功夫,天天跟张师傅屁股后边转悠。

张师傅每天都要去现场的重点机组转一圈,手里随身带着两件宝——塞尺和听诊棒。用手摸一摸温度,用塞尺量一量,用听诊棒听一听声音,就像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望闻问切”。时间久了,设备有个“感冒发烧”啥的,张师傅一下就“看”出来了。马平跟在张师傅旁边,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遇到不明白的就想问。可是这张师傅偏偏“惜字如金”,不问不说,相不中你也不说。开始马平问一句,张师傅回答一句;后来张师傅经不住“软磨硬泡”,就变成马平问一句,他说上一段;再后来,张师傅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不仅长得帅、还勤于学习的年轻人,于是不等马平问,他就主动说……就这样,马平“认”了一个“蹭”出来的师傅。

马平跟着张师傅四五年,从他身上“挖”出了好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遇到重要机组检修,张师傅也喜欢带着这个徒弟干。就这样,马平在张师傅的潜移默化下,把修过的、没修过的大机组都学会了,成了技术大拿。

严师出高徒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四五年后张师傅退休了。可对于学无止境的马平来说,“人不可一日无师”。马平又“瞅”上了工段的谢增华班长。因为马平看到谢增华身上有股不服输和敢担当的精神,而且善于创新。他发明的“谢增华轴封”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谢增华也早就看到马平身上有股子“闯”劲,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于是两人对上了眼,一拍即合结成师徒。谢师傅就成了马平的第三任师傅。马平心想:我的运气真不赖,好师傅都让我遇上了!

都说严师出高徒。三个师傅里,“熊”马平最多的就是谢师傅。有时候急了,还指着他的鼻子骂。马平事后静下心来想,打是亲骂是爱,谢师傅那是喜欢我。谢师傅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徒弟,就把自己的全部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马平。

2004年塑料厂线性装置造粒机组扩容改造项目时,谢师傅是车间技术组长,他推荐徒弟马平担任项目负责人:“证明你自己的时候到了!”可那时马平连副班长都不是……谢师傅看出马平的顾虑,“不要怕,师傅一直站在你身后!”看着谢师傅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眼神,马平就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咬牙接下此项重任。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马平带领3人,仅用20余天就完成了之前同类项目需8人干40天的主机安装任务。不仅安装顺利,还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三项问题,引得前来指导的日本专家惊叹不已,“马sir干的活儿,我不复查!”最后该项目被评为山东省优质工程。

马平的荣誉也纷至沓来,荣立检修二等功,被评为公司优秀党员和先进生产者,还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第二年,马平担任线性班长,直至一步步成长为运维中心大机组专家。荣誉和鲜花的背后,师傅谢增华知道马平背后付出了多少。

谢师傅不仅交给他技术本领,还教他思想进步。那时马平年轻,有时难免发些牢骚。谢师傅就耐心劝说,并鼓励马平要积极进步。在谢师傅的谆谆教导和耳濡目染下,在技校就写了入党申请书的马平终于在低压工段入了党,入党介绍人便是谢师傅。

(齐鲁石化 杨青青)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